最好的女子总是被辜负(于凤至传)

最好的女子总是被辜负(于凤至传)
作者: 胡可哉
出版社: 现代
原售价: 36.80
折扣价: 23.60
折扣购买: 最好的女子总是被辜负(于凤至传)
ISBN: 9787514355772

作者简介

胡可哉,年龄介于80和90之间,思想介于吃货和小文艺之间,奋斗目标乃是希望介于女神和女神经之间切换自如,座右铭是:人生得意须尽欢,得了便宜就卖乖。代表作品《你是暖,是爱,是希望——林徽因传》。

内容简介

烟火升起川流不息的生气,古老的黑土淳朴而辽 阔,尽头是岚雾缭绕的神秘白山。一支笔,一书纸, 描摹不出这片土地的沉默宽厚,描绘不出这片山水的 隐忍哀伤。不过是穿透时光的苍茫,点染一张金色的 鳞片,管中窥豹,触碰那里蕴藉的深厚目光。 跟随这深厚目光,涉过重叠的河流,追逐一场忧 伤而盛大的梦境。梦的源头,是一艘寻常模样的船: 游人,商客,船夫,共同跌宕在平凡的潮起潮落里, 从开始驶往结尾。在这些人中,有于家的先祖。 那还是咸丰年间,皇帝给原籍山东的于家先祖下 了一道“招垦令”,命他们前往辽东负责农业开发事 宜。自此,于家一脉离开故土,在陌生的土地上繁衍 生息。他们从烟台登船,自辽宁营口离船上岸,沿内 河直至吉林省梨树县,于是,他们的故事和人生,模 糊的面目,渐渐清晰。 东北,当真是实打实的好土地:不管撒下去怎样 的种子,到收获的季节,总会还你丰厚回馈。于家人 血脉里,流淌着山东人的朴实勤劳,他们格外殷勤地 伺候着这些黑土,汗与血渗入绿芽深处的脉络,闪出 一缕无影的光——东北的黑土,也格外厚待他们。 他们渐渐阔了起来。乡人们路上遇见了,也都恭 恭敬敬地喊一声:于老爷。如果不是道光年间的那场 洪灾,或许于家人会一直在这个地方生活下去。洪灾 之后,于家放弃了河西庄园,改而搬迁到河东岸的怀 德县南崴子乡大泉眼村。后来,又搬至郑家屯。到了 于文斗这一代,已经是于家在东北延续的第三代。 山东口音已经淡薄得寻不到踪迹,他们口里说的 是鼻音浓厚的东北话,抽的也是东北的大烟叶子,融 合在于家人身上,不算是漫长的过程,自然而然,就 成为了这片土地所孕育的一分子。第三代的顶梁柱人 物于文斗,自幼聪慧,将祖辈们积累的家业,发展出 更为浩大的声势。他在大泉眼村新起宅院,一口气建 了六十多间宅子,用来聚居越来越多的于氏族人和下 人奴仆。 这座三进四合院里,设置了粮仓、浴池还有学堂 。这里面住着的,大多数是女眷。女主内,男主外。 男人们常年不在大宅里,外头还有许多事业,等着他 们去发展。早在同治年间,于家就创办了“丰聚当” 钱庄,生意做得很大:粮栈、油坊、酒坊、皮毛行、 布庄、茶庄、铁木社、杂货铺、食盐、木材、土地等 都有所涉及。后来,于文斗将“丰聚当”改成“丰聚 长”,生意更加兴旺。 于文斗其人,很有商业头脑,钱财在他手中被调 遣得恰如其分,别人是被钱玩弄,而他得心应手,玩 弄金钱于股掌。他给当地三个满族贵族出身的大户放 了大额钱财,最后,三个破落贵族无法还钱,只好把 祖上传下来的科尔沁大片土地抵给于文斗。于家的土 地,已不计其数。当时就有人说,骑着一匹马,从天 亮慢慢走到天黑,开始是于家的地盘,下马一问,还 是于家的土地。 可见是家大业大,富甲一方,而且是货真价实的 大地主。 除了土地之外,于家还有郑家屯的丰聚长商号、 营口的庆泰祥钱庄、奉天富裕祥总钱庄、锦州富裕祥 钱庄分号等。如此一来,或许于家没有渊源深厚的清 贵传承,但财力雄厚,显然是东北的新贵家族了。 但就算是如此春风得意,于文斗心里也有缺憾— —于家不曾出过为官者。祖上是有过一任大员,还颇 受皇恩。然而那是古早的事情了,何况东北这一支于 家人,都未曾考进一位举人,一位进士。自古官商关 系不言而喻,这不能不是于文斗的心头巨石,为此, 他设学堂,请先生培养族中子弟,为的就是有朝一日 ,族中能够走出一位足以荫蔽族人的后人。 只是,这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 中国人深信: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因此,于 文斗广结朋友,达官草寇,书生浪客,行商侠士,都 是他的朋友。在这些朋友中,他和张作霖最为相投。 不仅因为性情,也因为他们之间有段过命的交情。 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