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气(时间编织的二十四道锦笺)

中国节气(时间编织的二十四道锦笺)
作者: 肖复兴|绘画:林帝浣
出版社: 广东教育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4.70
折扣购买: 中国节气(时间编织的二十四道锦笺)
ISBN: 9787554818633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明刘若愚著《酌中志》中记载,京城 “立春前一日,顺天府于东直门外迎春,凡勋戚 内臣,达官武士,赴春场跑马,比较优劣。至次日立 春,无论贵贱,皆嚼萝卜,曰‘咬春’”。可见那时 的风俗与风情,迎春、踏春、咬春、讨春,是在一起 进行的,透着格外的热闹。 迎春、送春、打春,说的是一回事;踏春、邀春 、讨春,说的是一回事;咬春,说的又是另一回事。 先来说咬春。立春这一日,民间是讲究要买个萝 卜来吃的,这叫“咬春”。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 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这个风俗自什么时候开 始,我不清楚;皇宫内,要不要咬春,御膳单里有没 有记载,我也不清楚。但是,我知道在民间,这一日 却是人人要咬春的。在老北京,这一日从一大清早, 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萝卜赛梨——”这 是我小时候还能够听到的声音,见到的场面。那时候 ,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北京卖 的是那种心里美萝卜,都是经过了一冬储存的,哪怕 便宜得糠了心呢,也是要咬一咬的。 清人专有《咬春诗》:“暖律潜催腊底春,登筵 生菜记芳辰。灵根属土含冰脆,细缕堆盘切玉匀。佐 酒暗香生匕,加餐清响动牙唇。帝城节物乡园味, 取次关心白发新。”可以想象,那时咬春的风俗还是 非常浓郁,也是非常时尚的。诗中所描绘的咬春吃萝 卜,有点像是万圣节里美国人吃南瓜的劲头,花样翻 新,且分外精细,乡园味十足。一个,“咬”字,是 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是中 国人特有的一种风俗。 踏春、邀春和讨春,是指踏青郊游。皇都佳丽日 ,春日艳阳年,这是皇宫内外一律都要的必备节目。 明诗专有记述:“东风渐次步青阳,龙过抬头蛰不藏 。水出御河凝鸭绿,柳摇金屋变鹅黄。中官走马珠为 勒,艳女寻花锦作装。自笑宦闲无一事,经旬携酒为 春忙。”这是官宦人家的踏春。“燕市重逢燕九,春 游载选春朝。寒城旭日初丽,暖阁微阳欲骄……书传 海外青鸟,箭落风前皂雕。翟茀烟尘骤合,马蹄冰雪 全消……宝幢星斗斜挂,仙乐云璈碎敲……”这大概 是宫廷郊游的豪华版了。而民间流传的“高梁桥踏青 ,万柳堂听莺”,则是普通百姓人家了。高粱桥在城 北,万柳堂在城南,是那时的一片旷野,清风朗日不 花一文钱的,当然是穷人家的最好去处。 在老北京,百姓人家的踏青郊游,在每年的三月 三蟠桃宫庙会,达到高潮。清末震钧写的《天咫偶闻 》中说蟠桃宫“庙极小,庙市最盛”,形容它“地近 河堧(堧即河边空地),了无市语;春波泻绿,软土铺 红;百戏竞陈,大堤入曲;衣香人影,摇飚春风,凡 三里余”,并盛赞它是“一幅活《清明上河图》也” 。春天在这里,降下了帷幕。这里所说的踏春、邀春 和讨春,无论皇宫,还是贵族,还是百姓,体现的都 是人们对土地的亲近之情,以及与土地那种水乳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