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长江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10.70
折扣购买: 武汉江汉关故事/大武汉故事丛书
ISBN: 9787549237944
汉口成了洋人的通商口岸 1858年11月,入冬不久的汉口早早就被一场大雪 打进了冰窟窿。就在这天寒地冻之时,长江申汉航道 上,一支挂着“米”字旗、由“狂怒”号巡洋舰等6 艘军舰组成的英国舰队正在英国特使额尔金率领下, 一路逆流而上,急速开往汉口。 为何在这长江流域很不太平、太平军与清军正在 此激战正酣之际,他们会奔汉口而来呢?原来,时为 英国全权代表的额尔金刚刚在上海与清政府签订了《 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根据条约,英国可在清军 剿灭太平军后,在汉口以下直至进入东海口的长江中 下游流域内任意选择3个地方作为通商口岸。 这项条约的签订让额尔金高兴得发狂,他没耐性 等到剿灭太平军的那天了,在上海事情完结后,立马 带着他的人马急匆匆地去行使他的帝国使命。这一路 他们顾不上欣赏沿途的美景,忙不停地勘察航道、水 文、气象,侦察长江中下游的政治、经济情况,为大 英帝国庞大的商业船队在不久的将来全面进入长江流 域做准备。甲板上,不时出现额尔金的身影,他迎着 凛冽的江风,时而拿着望远镜仔细观看着两岸的地理 情况,时而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英国等待这一天 已经很久了。 英国人觊觎进入中国内地,取得在长江流域开埠 通商的权利可谓蓄谋已久。19世纪40年代,第一次鸦 片战争爆发。英国依仗坚船利炮,没费多大气力就把 清军打得一败涂地。战败的清政府只好与英国侵略者 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紧闭的中国国门被 无情冲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东南沿 海五口率先成为中国最早任由洋人游历、经商的条约 口岸。此时的英国正值工业革命完成,急欲扩大商品 销售市场,迫切希望把贸易市场扩大到中国。 可谁知预料中的对华贸易红红火火、商品供不应 求的局面压根没有出现。相反,从英国运来的大批商 品因价格偏高、货不对路面销售不畅,大量积压在仓 库里,从1846年开始,英国对华贸易出口额年年下跌 。 在中国淘金发财的美梦未能实现,英商们认为造 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想 要改变就必须把贸易做到中国的内陆城镇。于是英商 们联合起来敦促英国政府,用武力强迫清政府开放内 地,从而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1854年和1856年,英国联合美国、法国,两次向 清政府提出修改《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 约》的无理要求,均遭拒绝。于是,尝过战争甜头的 英、法决定用战争手段来攫取更多在华特权。1856年 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 争,被英法联军打败的清政府又一次被迫与英、法二 国分别签订城下之盟。《中英天津条约》答应增开牛 庄、登州、台湾、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 镇江、南京为通商口岸,英国人可以自由进入中国内 地游历、通商,可以在各口岸自由居住、租房买屋; 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通商口岸往来交易。英国终于 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在长江中游通商、航行的特权,实 现了将对华贸易向富庶的汉口、九江等中国腹地推进 的梦想。 额尔金此行的目的,就是尽快在长江沿线寻找到 最好的贸易口岸。 经过近一个月的航行,舰队终于在12月6日到达 华中重镇汉口。在汉口停留的5天里,他们马不停蹄 ,一边窥视了解汉口、武昌、汉阳三镇情况,到市场 购买补给,一边还不忘抽出时间拜会了湖广总督官文 。他对官文说:“得睹内地幅员之广,人物之甚,深 为欣慰。” 额尔金此次冒着严寒的考察收获不小,不仅看到 汉口地域辽阔、交通便利,而且了解到汉口是个名副 其实的商业都会,是个生财的好地方。返回上海后, 他毫不犹豫地将汉口确定为长江流域的对英通商口岸 。 1860年11月,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向恭亲王奕{ 斤正式提出开放汉口、九江两口并在上海或镇江纳税 的要求。恭亲王虽然原则上同意,但对在上海或镇江 纳税拿不定主意,故玩了个“踢皮球”的游戏:以自 己身在北京对这两地目前的实际情况“未能遥测”为 由,让英国公使与江海关共同商议开埠纳税的具体办 法,并拟订出一个章程。可不等章程拟好,英国人就 开始了行动。 1861年3月,上海英商宝顺行行主韦伯与英国官 员威利司、翻译曾学时和杨光让及随员四五十人乘船 驶抵汉口。威利司等人拜会官文时,直截了当地告诉 总督大人:“此次由上海来汉是为了查看地势立行通 商。”同时,威利司在汉口托都司李大桂帮忙租下一 处栈房作为落脚点。返沪前,他留下杨光让及数名随 员驻汉。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