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作者: 史蒂夫·比达尔夫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2.68
折扣购买: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ISBN: 9787521767100

作者简介

史蒂夫·比达尔夫(Steve Biddulph),国际著名家庭问题专家、儿童心理学家,澳大利亚年度模范父亲,澳大利亚勋章获得者,常年在一线提供教育和父母培训指导。 他的作品《养育男孩》《养育女孩》《男人的故事》《快乐童年的秘密》《爱的创造》已被全球超600万父母广泛阅读。

内容简介

【第11章:女孩和网络世界】 在全国各地的与父母和教师的会议上,我常常跟杰出的女权主义者、女孩权利的倡导者玛琳达·唐卡德·瑞斯特并肩交谈。如果迟到了,我知道怎样找到开会的剧场,因为上千人齐声感慨或者说“噢,不”的声音是很难被忽略的。玛琳达关于年轻人在网络世界的遭遇的幻灯片演示总能让听众震惊不已,而她给大家看的其实只是她严格挑选过的一小部分内容。身为父母,我们必须了解这些。这上千万美元的产业—比运动产业大,比靠售卖色情内容而生存的好莱坞大,而年轻人是它的主要目标。如果父母不提供帮助,即使是脸谱网这样有用的网络工具也可能以非常错误的方式被利用。玛琳达撰写了这个章节,将网络问题描述得无比清晰。 我是一个作家、演讲者和评论家。我有4 个孩子。和所有我认识的人一样,网络是我生活的一大部分。 现在,我在尝试为这本书写一个章节。而我其实是这样做的:我查看我的两个脸谱网的网页。我在那上面贴过一些文章,同时感谢那些给我发信息支持我的人。我分享了一些请愿书,要求人们投票。我在微博上发送一些文章和博客的链接,回答别人的微博,也转发一些微博。我尝试回复一些邮件,但又放弃了,我看了几条YouTube 上的视频剪辑—其中包括我儿子表演的“愚蠢朋克”的歌《数码爱情》。我做梦般地盯着网上我将要去度假的那个海滩的照片。我通过脸谱网跟我的孩子们联系(主要是吉他手儿子和户外探险家女儿,他们住在别的州。两个小一点的孩子跟我住在一起,但我也得给16 岁的女儿发消息,这样才能得到她的注意)。 在这些疯狂的虚拟活动中消磨了好几个小时,我现在必须得把它们都关掉,开始完成我的家庭作业。 新形式的社交媒体为我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会,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麻烦。比如,注意力被分散,需要处理上千条信息的困难,以及可能会让我感到抑郁或者担心的许多事情。但我是个成年人。作为我研究工作的一部分,我知道我得寻找一些美好的事情来平衡好我在盲目的网络世界消耗的时间。我知道何时该走开。 ■与从未谋面的朋友的联络取代了真实的人际交往 但是我们十几岁、20 岁出头的女孩们会怎样呢?她们的生活依赖于社交媒体,因为担心错过什么,所以从来不肯离线。她们总是在发短信,更新她们的脸谱网和网络空间,用苹果手机往照片墙(Instagram)发照片,然后为数秒钟之内就能得到回复而激动和雀跃。一些女孩睡觉时也把手机放在床边,整个晚上,滴滴声提示着她们又有新的微博或者新的帖子了。 正如一位年轻女性为《时代周刊》撰写的文章中承认的:“我常常用MySpace(社交网站)上的笑脸、Match.com(交友网站)上的皱眉以及脸谱网上的表情替代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那些因为自己在脸谱网上朋友不够多而焦虑的女孩会怎么样呢?——更糟糕的是,她们会因为“取消好友”而深受打击。这是一种全新的焦虑来源——对她们的帖子的负面回应,或者如果对网络的查看稍有延迟,那么有人说了什么糟糕的话怎么办? ■被暴露的一切 社交媒体当然也有很多好处。它们促进了交流和沟通。它们可以让朋友更亲密。女孩可以在网络上发展自己的创造力—贴出她们的艺术作品、时尚设计、诗歌和文学作品。她们之所以参与这些活动,是因为她们对这些事感兴趣。 但往往也是在这个新世界中,一切都被暴露了—什么都隐瞒不了,从对生活小事的更新,到悲伤和绝望的情感倾诉。这就像一个女孩创造了一个数字化的自己,每天都要进行自我推广,她的网络足迹随处可见。隐私往往被忽略了。 克里斯蒂·罗森在《新亚特兰蒂斯》(New Atlantis)一书中将这种状况描述为“人们无休止地渴望被关注是这些巨大的虚拟画廊最突出的主题”。 ■告诉我,我很漂亮 我和我的同事们很担心那些对自己感觉不够好的女孩,她们往往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社交网络让她们能够不仅仅询问几个朋友,而是向整个世界提问:我看起来还行吗? 2012 年,11 岁的女孩就开始在YouTube 上传视频短片,让全世界来回答:“我长得好看还是丑陋?”如今在重新制作的“镜子,挂在墙上的镜子”的片子中,有上百段这种“丑陋/ 好看”的视频。 在这些被上百万人看过的令人难过的帖子中,有像肯戴尔这样的女孩。她说:“很多人告诉我,我很难看。我觉得自己又丑又胖。”这个15 岁的女孩吸引了4 000 000 名观看者,收到了107 000 个匿名回复。其中一条说:“你这样的人居然活着,而非洲的孩子们却要死去。”另一条说:“你需要一个拥抱……在你的脖子上……用一根绳子……” 脆弱的十几二十几岁的孩子们让以冷酷、爱欺负人和以群体性攻击著称的网络世界对自己进行审视和判断。最后的结果是无休止的辱骂和羞辱,女孩们耸耸肩,露出古怪的似笑非笑的表情,显得自己对此毫不在乎,但她们知道自己其实是在乎的。 在网络世界中,评论被放大了。一个女孩脆弱的自我,瞬间就能被迅速传播的谣言和八卦打击得粉碎。这有可能成为自残行为和自杀念头的导火索,甚至真的导致自杀。 网络欺凌——在澳大利亚有10%的年轻人有过这样的遭遇(见第八章)——可能导致死亡。一位居住在墨尔本的母亲凯伦·瑞坚信网络欺凌应该对她14 岁女儿的死负责。她告诉媒体:“周五的晚上,她在上网。她告诉我她从网上看到了一些消息,这些消息让她觉得不想活了。” ■被鼓励的裸露癖 2012 年兴起了一场叫作“裸露的自我”的疯狂活动,人们在网上贴出自己的裸照。但是那些网站同时也展示了上千张年轻女性的裸照,这些照片很明显不是她们自己拍的—她们甚至不知道这些照片被放到了网上。 曾经有年轻女孩写信给我,希望我可以将她们的故事分享出来。她们在聚会上被灌醉,遭受性侵犯,她们甚至还没有离开聚会,就看到自己的照片被上传到了脸谱网上。这些女孩被羞辱,感到很丢脸。付出代价的是她们,并不是那些拍照并把照片上传到网络的人。 网上有无数“荡妇”网页,男人们(往往是出于惩罚他们前女友或前妻的目的)在上面上传他们认为符合这个主题的照片。我看过的这类照片有眼睛被打得青紫的女人,也有穿着裙子在后院里显得非常放松和快乐的女孩。看起来,任何女性的照片都可能被冠以这个名目。 用强奸开玩笑的网页也很多—多得数不过来。这要“归功于”我们把男孩都培养成了能够接受冷酷和暴力的大男子,对苦难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