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经济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38.80
折扣购买: 大师国学课·国文篇(精装珍藏版)
ISBN: 9787513678650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专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作品,其中充溢着自然的美丽和人性的纯粹,同时又不乏对人生的思考。曾两度提名诺贝尔文学奖。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1988年5月10日病逝于北京,终年86岁。主要著作有《边城》《湘西散记》《长河》《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等。丰子恺(1898—1975),现代著名文学家、画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浙江桐乡人。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五四运动后,即进行漫画创作。1921年去日本,回国后先后在上海、浙江、重庆等地从事音乐和美术教学。丰子恺的作品画风朴实,别具风格,影响深远。代表作有:《子恺漫画》《子恺画集》《护生画集》等。丰子恺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长达五十余年,在文艺创作方面影响力巨大。散文集有《缘缘堂随笔》《随笔二十篇》《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等。艺术评论集有《西洋美术史》《西洋画派十二讲》等。翻译作品有《源氏物语》等。史铁生(1951-2010),男,汉族,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生于1951年1月4日,北京人。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赴延安乡村插队务农,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曾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短篇小说集《命若琴弦》,散文集《我与地坛》《记忆与印象》《扶轮问路》等。其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2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长篇随笔《病隙碎笔》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及华语传媒大奖、2002年年度杰出成就奖。2010年12月31日凌晨,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59岁。
旧时风日 我与地坛——史铁生 一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 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撤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的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雅俗共赏,国学普及必读。选编精当,博观取约,面向大众读者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简明读本,涵盖中国传统文化各个方面,从国学、诗词鉴赏、历史、国文、哲学、美学等方面选取经典文章 ★众星云集,经典权威。入选作者均为近现代中国文化界泰山北斗,大师云集,名作精编,一套在手,如身临百年名校讲堂 ★慧心隽语,增广见识,疗愈心灵。读经典,让生命更阔达、心灵更通透,精神世界更丰盈。贴合社会心理,引领读者亲近优秀文化佳作,以充实而深邃的经典文字抚慰在现实生活中感到焦虑迷茫的读者 ★百年时光,千年文脉,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现当代中国文人特有的风骨与智慧尽在其中。翻开这本书,你将体悟到“中华文明的车轮”如何转动至今并影响你我 ★品相高端,给人以思想的震撼和美的享受,适合收藏或赠亲友。双封精装,烫金工艺,印刷精美,赠送中国风二十四节气明信片3张+北宋李公麟绘《维摩演教图卷》双面拉页 ★绿色印刷,大豆油墨,环保安全,纸张采用80克米色胶版纸,护眼健康,助力一流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