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文物故事(精)

抗战文物故事(精)
作者: 编者:李宗远
出版社: 中共党史
原售价: 86.00
折扣价: 61.06
折扣购买: 抗战文物故事(精)
ISBN: 978750984712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丘逢甲作、郑鸿猷书十六联屏 浓浓爱国情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 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 离台诗》,由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所作,道尽了台湾 爱国志士虽然有心保卫乡土,却又无力抗拒日本侵吞 台湾的沉痛与无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台湾 同胞抗日史实专题展厅里陈列着一套反映台湾同胞心 系祖国、矢志抗日的珍贵文物——丘逢甲撰文、郑鸿 猷书“恭祝诰封恭人林大母罗太恭人八句开一寿序” 十六联屏。 这套联屏作于1902年,织锦缎为边,金纸为底。 每幅屏高2.4米,宽0.6米;全部联屏共十六幅,高 2.4米,宽9.6米,体量巨大,给人极大的视觉冲击 。联屏行文流畅,情感深挚真诚,不仅为雾峰林家林 献堂祖母罗太夫人祝寿,更赞美台湾山川之美,感叹 乙未割台山河巨变,同时坚信台湾必将回到祖国怀抱 ,对沦陷故土的思念跃然文中。联屏书法为汉隶墨书 ,气势雄浑,字体端谨亦不失秀丽,是一件难得的书 法杰作。 十六联屏文作者丘逢甲(1864一1912),字仙根, 又字吉甫,台湾苗栗人,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 ,近代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1888年丘 逢甲中举人,1889年登进士,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 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在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 讲,后又于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丘逢甲号召“抗倭守土” ,创办义军,变卖家产以充军费,并动员亲属入伍。 1895年4月17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台 湾及澎湖被割让给日本。丘逢甲悲愤交加,率全台绅 民上书反对割台,表示要与桑梓之地共存亡。丘逢甲 组织义军反抗日军,并倡议建立“台湾民主国”,任 副总统兼义军统领,电奏:“台湾士民,义不臣倭。 愿为岛国,永戴圣清。”日军攻占基隆、台北后,又 沿铁路南侵直达新竹。丘逢甲率义军奋起抵抗,与日 ‘军血战20余昼夜,进行了大小20多场战斗,给日军 以沉重打击,终因“饷尽弹尽,死伤过重”而撤退。 丘逢甲的弟子如姜绍祖、丘国霖、,徐骧、吴汤兴等 ,都英勇献身。 1895年秋,丘逢甲被迫离台内渡,定居镇平县( 今蕉岭县),先后在嘉应和潮州、汕头等地兴办教育 ,致力于推广新式教育,为国家培养元气,支持康梁 维新变法。为表示不忘光复台湾素志,丘逢甲为其子 丘琮定别号“念台”,将房舍定为“念台精舍”。 1912年,丘逢甲病逝于镇平县淡定村,弥留之际,嘱 咐家人:“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丘逢甲一生始终对国家抱有高度的期望,具有强 烈的爱国情操,其诗文以怀念台湾和感愤时事之作最 为突出,曾获得诸多学者的高度评价。梁启超称赞他 为“诗界革命巨子”“天下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