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40.00
折扣价: 26.40
折扣购买: 心远--一个教育世家的百年沧桑
ISBN: 9787020092413
熊光炯,南昌月池熊家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曾为江西作家协会驻会专业作家。广东省司法厅退休干部。发表过诗歌、散文、报告文学、评论、杂文等数百万字的作鼎。有七部作品结集出版。
“你给我跪下!” 论和不服,说:“凭什么他不跪要我跪?” 县官说:“他乃本县有名望的官绅,你算什么东西?不过是一个做买卖 的,跪下!” 论和只得含着泪跪在公堂上。 最后官司也打败了。论和败了官司之后,愤而返乡,不久大病一场去世 了。他留下的产业交由老三谏和打理。 当时的世风鄙视做生意的人,“仕、农、工、商”,仕排在第一位,商 排在最后一位,商是低人一等的。“学而优则仕”,只有读书才可以入“仕 ”,才能昂然于庙堂之上。这一场官司及论和的去世,深深激发了熊家人读 书的志气。熊家人再有钱,也没有社会地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只有努力读书才能争得在社会上的地位。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途径,熊家人 由此将读书摆在高于一切的地位。 世昌公的三子熊谏和,字信成,号筱香,人们尊称为筱香公。他是熊家 发迹的一位传奇式的人物。 谏和小时候也读了一些书,因为家贫而中断学习,和二位哥哥一起到外 面做生意。十四岁那年,母亲吴氏患了一场大病,谏和在身边倒茶送水,悉 心照料。母亲一声呻吟,他就泪如雨下。母亲一去世,他就长大成人了,挑 起了家庭的重担。父亲世昌没有再续弦,家里的一切都由谏和料理。 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起义,1853年即第三年就势如破竹攻下了南京。 当时,筱香公带着他的侄子禧祖(羽仪,泳和之子)正在汉口的一家姓朱的盐 号里打工,名为“行走”,就是沿街叫卖食盐的推销员。油、盐、酱、醋、 茶,盐是最基本的,哪朝哪代的人都要吃盐。那时的盐也是要凭票买的。南 京成了太平天国的“天京”之后,盐票没有用了,票价狂跌,几乎变成了一 张废纸。筱香公那个时候就懂得今天股民都喜欢却又把握不住的“抄底”。 他看到盐票降到“底”了,就为朱家老板低价买了十张盐票。 哪知朱老板对此不领情也不认账,说:“谁让你买的?那叠废纸一钱不 值。我不要!” 也许朱老板对时局一下子也辨别不清,如今是“红毛子”坐“天京”, 那咸丰的盐票就像秋后的落叶一样没有用了。 筱香公毕竟读过一些书,他总觉得“红毛子”成不了大气候。这盐是官 货,盐票早晚要启用的。他诺诺地对朱老板说:“对不起!对不起!我把钱 还给你,这盐票就算我买了。” 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1864年,湘人曾国藩就率领他创建的湘军把 太平天国打得落花流水。太平天国灰飞烟灭之后,买盐又要盐票了,盐票全 线飘红,价格一下子猛涨了数百倍。筱香公就靠这十张盐票做起了盐业生意 ,在汉口开了一家“信昌盐号”,自己当起了盐号的老板。他实际上是“抄 ”到了太平天国的“底”。后来又“抄底”购进了一些盐票。低位买进,高 位抛出,筱香公的眼力和手气都不错,尤其是他做买卖以诚信为本,所以信 昌盐号的生意越做越红火。熊家也开始发起来了。 关于筱香公的传说还有不少。一次,他运送一批货物不小心闯进了太平 军的地盘,人货都被扣押起来。太平军的头领问道:“你是干什么的?” 筱香公不慌不忙地回答:“做买卖的。” 又问:“到此地来干什么?” 答道:“太平军兄弟们辛苦了,我给你们送慰问品来了。”头领大喜, 好生款待了一番,还发给了他一块太平军路牌。 此后,筱香公在“红区白区”两边都可以走动,两边都可以做生意,因 此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有一次,筱香押运一批茶叶,从南昌水路运往赣州,再由赣州经大余、 韶关到广州。大余的梅岭素来就是强人出没之地,有人劝告说:“那一带盗 贼多,你要多加小心。” 筱香坦荡地答道:“生死有命,我什么都不怕。” 在一片深山老林里,筱香正埋头赶路,忽听一声哨响,猛然跳出一伙强 盗来,为首的喝道:“站住!请留下买路钱!” 筱香先是一惊,今日真是遇到强盗了,旋即冷静地回应道:“好兄弟, 你们几个缺钱用,好说好说!我把身上的盘缠都给你们,这批货就请高抬贵 手了。” “不行!钱要货也要,你不想放水,我们就给你放血!”几个强人一脸 杀气,拿起刀子在筱香身上比划着。 “那好,都给你们,就算和兄弟们交个朋友。不知道诸位是哪个山寨里 的?”筱香还想探个虚实。这伙强人不由分说把筱香身上的盘缠掏了个千干 净净,抬起货物钻进了深山老林。筱香心想这帮人也是穷得逼上梁山的,只 要谋财不害命就算是万幸了。 筱香捡回了一条命。他逃脱了梅岭,身无分文,坐在一座古庙边不禁失 声痛哭。幸而这时来了一位丰城李家庄做生意的朋友,问明情况之后劝慰了 一番,又给了一些银两让他回家。 筱香搭船回南昌,船行至万安靠岸吃饭。岸边一破衣烂衫的男子蜷伏在 地上痛苦地呻吟着,筱香心中不忍,上前去问个究竟。那男子说出门在外钱 用完了,不料又染上疾病,现在不知如何是好。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 曾相识。筱香一贯仁义心肠,顾不得自己的难处,就扶起那男子说:“老兄 你别急,谁都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先一起吃个饭吧。” 筱香领着男子进了饭店,边吃边聊,越聊越热乎。席间,筱香又掏出仅 有的一点银子分出一半对男子说:“我的盘缠也被人抢了,你先用这点钱回 家吧。” 男子感激地收下了,问道:“你在哪儿遇到了强人?”筱香将自己的遭 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那男子,又叹息说:“那帮山寨的弟兄们没有伤我一根 毫毛,他们只是缺钱花,钱无所谓,但货人家那边等着要呢。失去了信用生 意就不好做了。” “噢,噢!你是位大好人,好人总有好报的。我日后一定会好好报答你 。那条道上我有些兄弟,我明天带你认识认识。我们也是兄弟了。”男子与 筱香结拜为兄弟,并约他第二天再见。P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