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武汉大学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6.00
折扣购买: 建筑的诱惑功利中的高雅(刘心武说建筑)
ISBN: 9787307153721
刘心武,1942年出生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主编。197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作。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四牌楼》获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奖。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2005年起陆续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录制播出《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系列节目共计61集,并推出同名著作。2011年出版《刘心武续红楼梦》,引发国内新的《红楼梦》热。2012年出版《刘心武文存》40卷。除小说与《红楼梦》研究外,还从事建筑评论和散文随笔写作。2014年推出新的长篇小说《飘窗》。2016年推出《刘心武文粹》26卷。
在我与北京电视台合作 的《刘心武话建筑》系列 节目里,有一集是《桥梁 与道路》。有的观众开始 不明白:桥梁作为建筑还 说得通,道路难道也算是 一种建筑? 道路当然是建筑,而且 是很重要的建筑。道路所 形成的既具有规定性又具 有开放性的空间,使人类 生存不仅超越了所有植物 ,也优胜于所有动物,比 房屋那类建筑更能体现出 人类生存的尊严、智慧与 乐趣。古代的道路比较简 陋,而且多半是断断续续 地存在,所以如果从空中 鸟瞰,轨迹不是太醒目。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大型的 墙体建筑。比中国万里长 城更古老的埃及金字塔, 则是巨型陵墓建筑;把它 建造得那样大,并非是功 能性方面的需求,以其庞 大的存在骇人眼目,激起 人们的敬畏感,恐怕才是 其首要的目的。至今人类 还有以大型建筑显示其文 明程度的癖好。一些经济 开始腾飞的发展中国家竞 相建造“世界第一高楼”,并 在城市中营造摩天楼群, 究其心理,是在宣泄其压 抑已久的“脱颖而出”的欲望 情愫,也是刻意想在自己 民族的土地上留下文明发 展新阶段的醒目轨迹。 但是,从20世纪下半叶 以后,如从空中鸟瞰,最 炫目怡神的文明成果往往 并非大体量的建筑或摩天 楼群,而是由公路网络构 成的轨迹。 无论建筑物多么庞大, 从空中下望,也还只能构 成一个“点”。像长城那样的 建筑固然可以成“线”,但在 现代社会生活中那样的屏 障已经完全失却了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