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0.40
折扣购买: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ISBN: 9787807684275
南门太守,本名陈忠海,文史学者、作家。著有历史人物传记11部、文史随笔集30余部,代表作有《三国全史》《三国英雄记》《三国冷知识》《建安十三年》《曹操秘史》《晚清中国与日本》等。
选摘一 (选自《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第二章第二节) 二、吕布反客为主 建安元年春天,刘备率关羽等南下迎击袁术,留张飞驻守大本营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北)。这一仗打成了拉锯战,刘备和袁术在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一线交战,双方互有胜负。从人数上说袁术占优势,但从士气上看刘备更旺。袁术很郁闷,打不过曹操,现在连名不见经传的刘备都打不过。 曹操听说刘备与袁术开战,立即对刘备给予支持。曹操表奏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曹公表先主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是岁建安元年也。”曹操自己是镇东将军,怎么会再表奏刘备为镇东将军呢?是《三国志·先主传》写错了吗?其实这里面有一个时间差,曹操的镇东将军是杨奉所表奏,时间当在建安元年夏六月,而曹操表奏刘备为镇东将军,时间是在这一年的春夏之交,那时曹操还没有镇东将军的头衔,也没有控制朝廷,他是按照群雄常用的“遥拜”“表奏”方式进行的,目的是拉拢刘备,所以《三国志·先主传》的记载没有错。当然,曹操被朝廷正式任命为镇东将军后,刘备的这个镇东将军就尴尬了,后来曹操完全控制了朝廷,又以汉献帝的名义任命刘备为左将军。 尽管刘备收留吕布让曹操不快,但为大局着想,曹操还是把现在的刘备当成了自己人。对曹操而言,夺取徐州是上策,但更重要的事情是控制朝廷,能不战而把徐州由敌人转化为友军当然是可以接受的。刘备已经取得了徐州刺史的职务,但他还没有新的军职。刘备的上一个军职是公孙瓒授予的别部司马,现在一下子升为镇东将军,连升了十级左右。张飞此时的军职仍是司马,在下邳城里比他职务高的有曹豹,曹豹是下邳国相,相当于郡太守。还有陶谦的旧部许耽,职务是中郎将,也比张飞的职务高得多。这样势必会产生矛盾,张飞是刘备的亲信,是后方的实际负责人,但职务却不高。更重要的是,刘备率嫡系主力南下后,下邳城的防务以陶谦旧部为主,很容易出问题。张飞是一员猛将,打仗在行,但处理复杂微妙的局面并不拿手。如果刘备此去很快获胜,后方不会出现大的闪失,但如果打了败仗或陷入长期僵持,那就不好说了。有人恰恰看到了这样的问题,立即意识到机会来了。 这个人就是吕布,他见刘备主力南下,于是有了乘虚袭取刘备后方的想法。吕布到了小沛,并不甘心给刘备“站岗放哨”,他曾偷偷地给袁术写过信。《三国志·吕布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记载:“布初入徐州,书与袁术。”吕布去信的内容不详,袁术给他的回信却保存了下来,信中写道: 昔董卓作乱,破坏王室,祸害术门户,术举兵关东,未能屠裂卓。将军诛卓,送其头首,为术扫灭仇耻,使术明目于当世,死生不愧,其功一也。昔将金元休向兖州,甫诣封丘,为曹操逆所拒破,流离迸走,几至灭亡。将军破兖州,术复明目于遐迩,其功二也。术生年已来,不闻天下有刘备,备乃举兵与术对战;术凭将军威灵,得以破备,其功三也。将军有三大功在术,术虽不敏,奉以生死。将军连年攻战,军粮苦少,今送米二十万斛,迎逢道路,非直此止,当骆驿复致;若兵器战具,它所乏少,大小唯命。 袁术在信中对吕布大加夸赞,说吕布至少有三件大功:一是诛杀董卓,为天下移除国恨,为袁氏报了家仇;二是兖州刺史之位空缺,朝廷任命金元休为兖州刺史,曹操不分青红皂白把金元休拒之门外,使其流离失所,是吕布在兖州起兵,主持了正义;三是刘备向袁术发起挑战,袁术说自己凭借吕布的神勇把刘备打败,这也是一大功劳。上面这三件事,第一件吕布当之无愧,第二件勉强与吕布沾点边,至于第三件则纯属东拉西扯。袁术与刘备相斗,吕布还没有帮过任何忙,胜负与他何干?袁术在信中提到的金元休就是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之前已说过,他被曹操打跑后到了袁术那里。袁术在批评刘备的同时也暗指曹操藐视朝廷,可问题是袁术起兵时不仅身份不合法,而且后来扣留过朝廷的特使,随意任命官吏。现在就连朝廷都变得很务实了,汉献帝已经下诏承认了曹操兖州牧的身份,袁术仍旧事重提,显得有些无聊。 不过这些都是客套话,说说而已,不必当真。真正有用的是信中的最后几句,袁术暗示,只要吕布与他结成同盟,他愿意为吕布提供二十万斛大米,以后如有需要,还会源源不断提供,至于兵器战具,则要多少给多少。“斛”是一种像斗一样的量器,汉代“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1976年6月国家计量局度量衡史小组用小米实测考古发掘的汉斛,得到一斛的容量约为两万毫升,盛小米约十五千克。二十万斛相当于三百万千克,也就是三千吨,这么多大米,得拉上几百卡车,所以袁术在信上说将“骆驿复致”。中原大乱,分崩离析,加之天灾,粮食奇缺,袁术另辟蹊径,趁别人都在忙,抢占了扬州刺史部大部分地区,这里号称鱼米之乡,他手里有的是粮食。 吕布接到袁术的信,决定立即动手。其实,即便没有这封信,吕布也会在刘备的背后来上一刀。刘备安排吕布驻扎在小沛,这看似很高明,可以用吕布替自己缓冲曹操方面的压力,但吕布与曹操已成死敌,在小沛无法安心,强烈的危机感促使吕布求变。 下邳城里的曹豹此时也有很强的危机感。曹豹是陶谦的旧部,刘备到徐州后曹豹的心情十分郁闷,不知道刘备坐稳徐州以后会不会对自己下手。刘备南下与袁术作战,留张飞守下邳。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张飞与曹豹之间发生了矛盾,张飞甚至扬言要杀曹豹,吕布利用这个机会,一举夺取了下邳。关于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王粲在《英雄记》中记载: 备留张飞守下邳,引兵与袁术战于淮阴石亭,更有胜负。陶谦故将曹豹在下邳,张飞欲杀之。豹众坚营自守,使人招吕布。布取下邳,张飞败走。 布水陆东下,军到下邳西四十里。备中郎将丹阳许耽夜遣司马章诳来诣布,言:“张益德与下邳相曹豹共争,益德杀豹,城中大乱,不相信。丹阳兵有千人屯西白门城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将军兵向城西门,丹阳军便开门内将军矣。”布遂夜进,晨到城下。天明,丹阳兵悉开门内布兵。布于门上坐,步骑放火,大破益德兵,获备妻、子、军资及部曲将吏士家口。 这两条记载,一条说曹豹与张飞发生矛盾后秘密联络吕布,约好里应外合,之后吕布得手;另一条没有提及曹豹与吕布秘密约定的事,二人似乎事先没有联络。既然出自同一部书,理应不会出现矛盾的记载,这是怎么回事呢?王粲的《英雄记》在隋唐时仍能看到全貌,大约十卷。《三国志》六十五卷、三十六万多字,《汉书》一百二十卷、八十多万字,据此推算《英雄记》的总字数应在五万到七万字之间。但是,到宋代这部书就看不到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明朝王世贞杂抄诸书辑佚一册,记有四十四个人的事迹,以后在《说郛》《广汉魏丛书》《黄氏逸书考》等丛书中有辑本。今人俞绍初校点的《王粲集》,在前代辑佚的基础上又广搜博征,加以补充,是目前能见到最全的版本,根据这个版本,《英雄记》只剩下1.2万字的佚文,约相当于原书的20%。吕布是《英雄记》着墨较多的人物,原著对其夺取徐州的过程记述较详,只是佚失太多,造成所剩下的这两条记载看起来有些矛盾。 综合《英雄记》的记载,再结合《三国志》相关人物传记,事情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曹豹与张飞发生矛盾后派人秘密前往小沛联络吕布,吕布大喜,领兵由小沛杀往下邳;小沛在下邳城的西北方向,两座城池都临泗水,吕布除了走陆路,还带来一支水军,吕布来徐州时间并不长,他是“逃难”来的,身边不可能有水军,这支水军应当是到小沛后新组建的,刘备让吕布守小沛,是让他替自己抵挡北方之敌,这并不需要水军组建水军,用意不是向北而是向南,可见他早就居心叵测;吕布率部到达下邳城西四十里的地方扎营,负责下邳城防务的中郎将许耽派司马章诳来见吕布,报告了下邳城里的情况,吕布这才得知张飞已把曹豹杀了,城中大乱,许耽要么是曹豹的部下,要么是同谋,所以会主动派人来联络吕布;章诳告诉吕布城里现在人心惶惶,大家互不信任,张飞根本控制不住局面,曹豹的嫡系是丹阳兵,此时丹阳兵有一千人屯驻在下邳城的西门,听说吕将军要来,大家都特别高兴,好像看到了生的希望,所以建议吕布引兵向西门,丹阳兵自会开门相迎;吕布于是连夜进兵,于清晨时分来到下邳城下,丹阳兵果然打开西门,吕布进城,之后将指挥所设下邳城西门城楼上,在这里指挥手下人马和丹阳兵四处放火,大破张飞;张飞不敌,逃出城,刘备的妻子甘氏、刘备手下将士的家眷以及大量军用物资均落入吕布手中。 ◎ 高清镜头呈现纷繁细节,力图将三国大势细说分明。穿过由耳熟能详的大事件、大英雄构成的主脉,抛开演绎故事带来的爽感,南门太守用高清镜头对准史料的字里行间,抽丝剥茧、连缀细节,织就一幅脉络清晰、信息量致密的历史图卷,支脉与主脉、局部与宏观一一浮现。 ◎ 写大英雄,更写小人物,带你走进汉末三国的群星闪耀时。忠义还是背叛?英雄还是反贼?良策还是败笔?从朝廷到地方、从帝王到百姓,谁能始终洞若观火、稳操胜券,谁能预测和左右未来的轨迹?透过一件件事、一个个人,还原血泪交织、充满偶然性和“神转折”的纷争乱世。 ◎ 一条与古人对话的时空隧道,为你提供具体而微的历史参考。无论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还是白领、基层工作者,又或是面临重大选择的普通人,都能读懂历史发展的逻辑与规律,与不同的人、事共情,获得更为立体、丰富的历史认知。 ◎ 特邀历史地理学者李青淼绘制插图13幅,图文互见、通俗易读。丛书史料翔实、逻辑清晰,后附历史大事记,检索方便。 ◎ 32开平装,纸张松软趁手、可平摊掌上,携带、阅读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