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济(古典文明译丛)

古代经济(古典文明译丛)
作者: (英)M.I.芬利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4.60
折扣购买: 古代经济(古典文明译丛)
ISBN: 9787100180771

作者简介

M.I.芬利(M.I.Finley,1912-1986),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古史学家之一,剑桥大学古代史讲席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是古代希腊史,但更多以整个古典世界为研究对象。著有《古代经济》《古代民主与现代民主》《古代世界的政治》《历史的使用与滥用》《古代奴隶制与近现代意识形态》《奥德修斯的世界》《古代希腊人》等。 译者简介: 黄洋,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伦敦大学古典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兼任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古代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希腊罗马政治史、古希腊经济史、古代西方政治思想史。出版有《古代希腊土地制度研究》《古代希腊政治与社会初探》《希腊史研究入门》(与晏绍祥合著)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内容简介

1.或许有人反对说,我武断地把“经济学”局限在对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分析,而非资本主义或者前资本主义社会也有其经济体系,有其规则与规律性,甚至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不管那些社会是否形成关于这些经济体系的观念。对此我予以接受——但不能说是“武断”,而且我显然也接受,我们有权利研究这样的经济体系,对古代社会提出古代人自己从未想到过的问题。如果我的导言写得如此冗长,或许过度注重词意,那是因为有一个根本的方法问题。我们所有人——包括外行在内——都熟悉的经济语言和概念,那些“原理”会使我们误入歧途,无论是阿尔弗雷德的还是保罗?萨缪尔森的。例如在希腊罗马世界,一地的工钱水平和利率在很长时期内都比较稳定(当然激烈的政治冲突和军事征服会导致突然的大幅波动),因此使用“劳动力市场”或者“资金市场”立时就歪曲了当时的情形。出于同样的原因,任何现代的投资模式都不能运用来解释统治古代世界的人们的偏好。 ——摘自第一章 第40-41页 2. 然而在2世纪末之前出现了外部压力,罗马帝国无法永远抵御这种压力。军队不可能扩大到充足的地步,因为土地无法承受进一步的人力消耗。土地上的情形恶化了,因为税收和公益资助都太高。负担之所以太重,主要是因为军事需要在增加。灾祸的恶性循环汹涌而来。古代世界的社会和政治结构、其深深嵌入的和制度化的价值体系、而且作为其总体基础的对生产力队伍的组织和剥削,都加速了它的寿终正寝。如果我们愿意这么说的话,这是古代世界走向终结的经济解释。 ——第6章,第179页 20世纪古希腊罗马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巅峰之作 古代经济与现代经济有何不同?古代经济是否存在现代经济理论所揭示的特征和规律性。芬利认为,在古代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经济领域,古代经济更多的是与财富、地位和身份等联系在一起的,并非纯粹盈利与否的问题。这一对古代经济的解释,不仅加深了对古代世界的认识,还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长久以来的传统观点,而且揭示了现代经济理论的缺陷和局限性。 《古代经济》的出版使得“古代经济学成了一个变幻莫测的领域”,激发了一代又一代学者对古代希腊罗马经济持续不断的激烈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