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有趣的中医世界/读故事知中医中学生读本

奇妙有趣的中医世界/读故事知中医中学生读本
作者: 编者:张明//陈运中|总主编:何清湖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6.90
折扣购买: 奇妙有趣的中医世界/读故事知中医中学生读本
ISBN: 978751324526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节没有好心肠,学不好中医 古人讲“未曾学艺先学礼”,要想当个好的中医 大夫,得先有颗仁爱之心。提起中医大夫,同学们会 想到很多与之相关的成语,比如说华佗再世、妙手回 春、杏林春暖、仁心仁术等等。 无论何种赞美,大家肯定都是怀着无比的崇敬之 情。崇敬是因为医生这份职业高尚而神圣,是因为医 生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是在为他人解除痛苦,是在挽救 生命。 所以自古以来,凡是医术高、医德好的大夫,老 百姓都非常爱戴,甚至冠予了极高的称谓。譬如,东 汉时期的张仲景被称为“医圣”,明代名医李时珍被 后人称为“药圣”。 当然,医生这一职业的门槛很高,并不是随随便 便什么人都能跨得进去的。除了要读医书、学技能, 还要具备必不可少的内在品格,简单来说就是要有一 颗仁爱慈悲之心。 晋代有一位名为杨泉的名医,他在自己的著作中 写有这样一句话,可谓为后世对医者论述的典范。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 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大意就是说:从事医生这 一行业,就必须要仁爱聪明,要淳朴忠良。 医者,德为先。长久以来,这个道理被历朝历代 的医家奉为从业信条,不敢违背。 在古代社会,没有集中看病的大医院,大夫们必 须要走乡串户,跋山涉水,亲自前往患者家中赴诊。 试想下,如果大夫没有一颗医德仁心,怎么会不顾寒 暑险峨一心赴诊呢。 元代的名医朱丹溪年纪很大了的时候,有人请他 出诊他还是会有求必应。他的徒弟担心他的身体劝他 注意休息,朱丹溪就讲道:“患者生病时,每时每刻 都在经受痛苦的折磨,我怎么能安心在这里享受呢。 ” 因此,古代学医的徒弟学成出师时,师父就会送 徒弟两件礼物:一具灯笼和一把雨伞。意思是告诫徒 弟们,当患者请求出诊时,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天黑路 滑,都要立即前往,不容迟疑,承担起救死扶伤的责 任。 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大夫,首先必须 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如果没有医德仁心,即便你的医 术再怎么高明,不去挽救患者又有什么用呢。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责任重大,从医者唯 有恪守医德,孜孜不倦,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方 能对得起他人寄予的那份信任和崇敬。 现在常说,中医是中国的瑰宝,我们要传承和弘 扬它的精髓。什么是它的精髓,我觉得仁心仁术就是 它的精髓,正是千千万万的医者先人们身体力行铺就 出来的治病救人的道德轨迹,最终才成为中华民族最 为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