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会有答案

自然会有答案
作者: 林语尘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85.00
折扣价: 63.24
折扣购买: 自然会有答案
ISBN: 9787521771756

作者简介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博物》内容总监。 因其治愈的语言风格和对人文历史的研究,粉丝称其为“背后灵”“灵儿姐姐”“仙女”等。作为分册主编著有《神奇建筑在哪里》,作为嘉宾参与综艺节目《开卷有益》。

内容简介

一颗躺倒的书 山桃 地理所楼前,一西一东,有两棵山桃树。我与它们相识于2013年, 在北京工作的第一个春天。 先认识的是西侧那一棵。夜里下班经过,周围树木枝头空空,独它满树花苞,已经鼓胀欲破。点点粉白,微微绽露,在夜幕下荧荧生光。 我忽然想,商人给花取名“满天星”,真是神来之笔,但怎么用在了丝石竹那样的小草花身上?星空需要仰望。高大的山桃树缀满花苞的时刻,才真如一天星斗。 过两天花开了,我在白天去看:好俊的树!健壮又周正,密密匝匝怕是有百万朵花,攒成一顶烟霞伞盖。夕阳为它染了一层暖色,轻盈又娇艳,若一朵春云。 山桃一年三季都是泯然众木的,唯有春天,没人能忽视它的存在—早春的北京,别的树都光秃秃的,只有它最先满枝繁花。在一片土色荒芜中,忽然浮现出粉色云烟。尤其在公园里,整片林子尚嫌灰暗,它就是那个“时有幽花一树明”。它是路人情不自禁的惊叹,年度大戏 《花开了!》的领衔主演。 北京的冬天太长、太长了。灰头土脸四五个月,人对春天的期待水涨船高。自从摸清了身边哪儿有山桃,我每年初春都会去探看。花开了没有?春天来了没有?噢,开了,来了。山桃开后,便是风和日渐暖的好时节。于是松一口气:今年也平平稳稳地把严冬熬完了。 有时我家附近还只见花骨朵儿,见朋友发来山桃盛开的照片,就心焦得很。怎么还不开?事情总是这样:你每天晨昏定省、绕树三匝,花就一直磨蹭着不开;当你等烦了,不再关注,再经过时一抬头,满树繁花忽然撞入眼。有一年春天我格外忙碌,等注意到时,地理所那棵俊俏的树已开出大半。我嘀咕:“今年开得这么早?!”旁边两位保安大叔突然齐声反驳:“今年晚了,去年更早!” 原来有这么多人瞧着它、等着它呢。 山桃一开,不只人高兴,鸟儿也高兴。麻雀整个冬天省吃俭用,还得奓着一身毛,强撑虚胖;这会儿总算见了鲜花嫩蕾,高兴得呼朋引伴, 上蹿下跳,攀枝大嚼。一天,我正跟朋友看花,有对父女经过,树上麻 雀叼落几朵,混在被风吹落的花瓣中,拂了他们一身。 那爸爸问:“落的什么花呀?”女孩儿奶声奶气地回答:“是桃花!” “是谁把桃花打落了呀?”“是风!” 两人边说边走远,树上小鸟儿还得意扬扬地边吃边掉。朋友在一片 鸟鸣中小声讲:好你个麻雀,自己得了便宜,倒是全让春风“背了锅”。 山桃另一个可爱之处,是有野气。树高大,开起花来风风火火、意气纵横地。与真正的桃花相比,它确实不负名字里的“山”字。它不像 桃花瓣子尖尖的,五枚花瓣较桃花圆润、较杏花纤秀,而且极单薄,粉 白的颜色恰到好处——“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早春总少不了几场沙尘,刮了沙,再下场小雨,山桃花瓣上就全是 泥点子。这是令人哭笑不得的北京特色。它倒不甚在意,花瓣虽薄,却好像比厚实的玉兰更能扛住坏天气——早开的玉兰最怕刮风降温,有时花瓣刚展就被吹落一地。去年春分有雪,城里山桃正开,花朵颤巍巍地承托着晶莹白雪,弱不胜衣。我以为等第二天雪一化,枝上便要秃了, 去看时,花却还好好的。在郊外真正的山林里,那些野生的山桃大概很 熟悉这样花开时的雪吧? 我总把开花的山桃树比作一朵云,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花色与质感有 云的轻盈,性子也像云一样自在悠闲:枝干常常东倒西歪地长,毫无园 林花木的讲究,浑然是棵野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地理所东侧那棵山桃,就是太野了,以至于我一开始没注意到它。 这树藏在绿化带深处,挨着楼,前头有雪松、碧桃、玉兰,种种花 木将光线挡得七七八八。因此它长势不算好,树冠不知何年坍圮,主干 横陈在地。然而,横卧的主干上不断抽出新枝,新生树冠的重量又压垮 更多枝干。如此一边向上生长,一边向下坍塌,维持着奇异的平衡。 我一见就喜欢它,觉得这躺着开花的姿态,真是任性,又真是执着。 而且山桃树高大,花云通常高不可攀,这棵树却躺下来,云脚低垂,有 些花枝甚至贴地。站在它身边,就像钻进了云里面一样。 我每年都要去看它。有一年,站在花树前写生,树后那间办公室里 忽然传来“笃笃”敲窗声,地理所一位老师隔着窗子,笑眯眯地跟我聊 了几句春暖花开的话题。 2016 年,地理所翻盖大楼,扩建工程的围挡将西侧那棵俊美的山桃围在里面。半年后,围挡拆开时,树消失无踪了。 东边那棵懒洋洋躺倒的、残缺但美丽的树,总在初春相会的无言的 朋友,在我认识它的第十年,也不见了。这次没有工程围挡,一切如常, 就是忽然有一天,我想山桃是不是又快开了的时候,走到那片绿地—— 雪松如常,碧桃、玉兰皆如常,原本躺着山桃的地方,只剩一片土色。 那块地变得十分整肃,众木皆亭亭玉立站着军姿。 问过搞绿化的人,说山桃作为园林树木,并不十分理想:树干易遭 虫蛀,树形容易倒伏,赏花季节又太短暂。 我的确见过满目疮痍的山桃,树干上全是大斑啄木鸟凿出的深孔。 树皮剥落之处,能看见小蠹的虫道铺满木头,像一块块蚀刻的神秘符文。 想来这些虫子已让树病入膏肓,“树木医生”刮骨疗毒,也就成了雪上 加霜的戕害。 那棵树在多重压榨之下,奄奄一息。别的山桃云蒸霞蔚之时,它仅 最高处的枝条开了几朵零星的花。而这样弱的树,又极容易被真菌趁虚 而入,枝干上长出层层叠叠的树耳,没几年就会在盛夏的暴雨中彻底垮 下去。 哪怕是健康的山桃,也费人打理。它们花谢后会结出许多果子,果 肉薄而干,鸟儿都不爱吃,熟透了只纷纷落下,就地烂化,剩下圆滚滚 的核。同事说,那桃核洗刷干净了可以当作菩提子盘玩,实际却很少有 人捡,最后还得由环卫工人扫走,在簸箕里沉重地哗啦作响。 若它是一棵野树,开花结果,枯荣盛衰,都是寻常的生命流程。但 栽入园林,便要被其他规则所限。管理园林,毕竟要考虑维护的成本, 也许地理所那两棵树的消失,就是这个原因。 古人用树木随时间流逝的变化观照己身,叹息“今已亭亭如盖”,叹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可是,活在人身边的树都身不由己,其实很多时候,犹不及人久长。 园林管理者有他们的道理,我也有我的遗憾。 1.《博物》内容总监林语尘历时10年写作出品的自然随笔集 本书是《博物》杂志内容总监林语尘历时10年持续记录的首部自然随笔和手绘画集,书中以地点为脉络,讲述了林语尘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观察,将自然美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去发现和欣赏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书中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能够为读者提供心灵的慰藉和放松。 2.一部寻找平凡细节的自然疗愈之书,无穷小亮等倾力推荐 四季更迭,花开花落,蝉鸣什么时候响起,蝴蝶什么时候飞来,比起宏大的叙事,自然也能给我们带来勇气和力量。作者用随笔的方式描绘自然,语言灵动,治愈人心,同时作者配以手绘插图,让生活中经历的小事也能有无尽趣味。《博物》杂志编辑部无穷小亮、张瑜、天冬、李聪颖等倾力推荐。 3.高级装帧工艺,极致阅读体验 本书排版考究,制作精良。封面采用半透雪影纸张,内文使用卡曼纸张,书中部分页面采用切页工艺,给予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此外,作者如期履约,书中内含与读者一年一约的“九九消寒图”,并随书附赠精美异形花卉书签,极具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