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4.80
折扣购买: 2023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
ISBN: 9787550053687
《微型小说选刊》创刊于1984年,是国内首家专门选载和发表微型小说及评论文章的文学刊物,也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微型小说类期刊,在社会和广大读者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自创刊以来,《微型小说选刊》先后获得“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中国期刊方阵”的“双百期刊”等荣誉称号,获得历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和江西省优秀期刊奖等。
"L教授的火车 安石榴 L 教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出生,家中老大,父母可能因为贫困也可能因为天天吵架,早亡。 L 教授的两个弟弟两个妹妹,不,还要加上两个弟妹、三个妹夫——其中一个妹妹结了两次婚——和八个侄辈,共十七人,全由 L 教授一手带大。虽然他和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年龄相距仅一岁和两岁,可他们还是由他带大。 L 教授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一棵大树,而他们是树上的红果子。有时候又觉得和他们在一起,就仿佛成了中学历史书中的一幅插图:张衡地动仪。自己是中间那部分,而他们是那一圈张着嘴的蟾蜍,等着每一次地动,等着“珠子”掉进比脸大的口中。不过说实话,L 教授想象自己是大树的时候更多,因为他喜欢绿树红果。关键是,他确定他爱他们。 L 教授没结过婚,也就没有老婆,没有孩子。他的床上永远都是他一个人,任何人都没有上过他的床。他的两个妹妹总是哭着说他们连累了他。他解释过很多次,他说没那回事,与他们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他就是那么怪僻。他们都不信,就是不信,就像不信他没有安排好自己的遗嘱一样。他们总会抽冷子问上一句:将来这个大别墅给谁呀?其中两个侄子、一个外甥受他资助留学过欧洲和北美,谈论这个的时候加上一句洋腔儿:我无意冒犯。 L 教授没有和女学生发生过绯闻,一次也没有。他也没有“奴役”过他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L 教授退休后没有停下来,开讲座、参与学术研究、给企业当顾问、为客户上庭辩护,这些和他在教职的时候没有什么太大变化。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生活在继续。 L 教授捐助的事情也依然在继续。他每个季度匿名登录一次水滴筹,他并不查验求助者的申请资料,排名前十位的账号,他依次每个捐助 200 元人民币。有时候暴雨如注,雨滴在他的窗玻璃上不停地倾诉;或者落叶飘飞,他在树篱下见到一只僵直着身体的红尾巴蜻蜓;或者大雪迷离,他隔窗追随着一个孤独的人,踽踽独行。这时候,这样的情形下,L 教授就继续滑动手机屏幕,捐助的名额可能增 至二十名。 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照例所有亲眷都聚集在 L 教授家里,整个家族欢聚三天。L 教授预备好丰盛的食物塞满厨房和两个超大立式冰箱,并总在新年钟声响过之后,拎起他的拉杆箱去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亲眷们把他送到车上,他叮嘱他们在他的家里玩好吃好,随后,便驾驶他的车,离开郊区别墅小镇,直奔市中心。 市中心一处超高建筑中有他一个公寓房间。这是 L 教授在人间唯一的秘密,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知道。房间里家具和摆设一律是当代北欧风格,隔音做成家装中的顶配。房间正中间被一个超大火车沙盘占据。这个巨大沙盘里的所有模型都精工细作,和实物一模一样,只不过微缩了很多。 L 教授输入指纹解锁房门,把拉杆箱推到角落里的柜子中,拉上窗帘,摁下几乎所有开关,房间里立马雪亮,一列火车奔驰而来!它从一座山中隧道呼啸而出,奔向一片松林,闪过与铁轨平行的高速公路上的各种车辆,进入高楼耸立的城市,但它没有停,继续奔驰。它爬上一架铁路桥,桥下江面开阔碧蓝,却只有一叶扁舟漂浮在水中,大江两岸绿色田野的尽头错落着几点黑瓦粉墙的农舍,平 畴当中偶尔有一两棵孤独的树挺立着。火车车轮与铁轨摩擦出令 L 教授沉醉的声音,前方已见一个沿铁路铺展的小镇,在镇外一条乡间小路与铁道交界处,黑黄条纹隔离杆外站着一个西装男,他拖着一只黑色拉杆箱,目光越过铁轨,注视着远方。 火车前途上依然千山万水,高峻的岩石山、茂密的竹林交错横陈,岩羊在山坡回望,溪流掩映在竹林中,更远处还有水库、风力发电大翅膀、湖泊以及半圆形欧洲风格的机车库……这时候,另一列火车相向而来,火车带起细腻风声,瞬间交缠成一股复杂的流变。它们在小镇水塔旁边相遇,又各奔前程。相向而来的火车驰过十字路口的西装男,他的目光未变。火车循环往复、嘶嘶作响,风起风息,一次一次经过十字路口的西装男,他拖着他的黑色拉杆箱,一直注视着远方。 L 教授坐在房间西南角上的皮质单人沙发中。他已经换了一身家居服,左手端着一杯红酒,两腿分开,赤足,舒舒服服地坐在自己的单人沙发中。他这个位置正好与十字路口拖着拉杆箱的西装男遥遥相望——他是巨型沙盘中唯一的人类。 火车还在奔驰,铁道口的信号灯亮起红色,L 教授隔着山山水水、铁轨、红色信号灯、铁轨与车轮间辗转的嘶嘶声、空气中微微震颤的风声,向那个人举起了杯。 无名之树 刘永飞 补过三个轮胎,换好两个车闸,上午的时间已过去大半。 杨积余随手从工具车下拉出个坑坑洼洼的铝盆,手插水里,脑袋习惯性地往左探。以往这个节点,老马准会递话过来,开场白五花八门,比如天气、抖音上的奇闻趣事、新闻里的“俄乌冲突”…… 可是今天,老马不仅没有如约递话,待他转头细看,那个老马常坐的板凳上竟然空空如也。杨积余一边用毛巾擦手,一边琢磨老马是否来过。他今天实在太忙了,客人商量好了似的一个比一个着急,会不会老马来的时候自己没注意? 在他印象中,只要出摊,老马就一定会出现在这里,生着病也不例外。有一次,杨积余见他脸色不好,坐在板凳上左右摇晃,问他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 老马说:“发着烧呢,坐会儿得去医院挂盐水。” 哪怕家里来了客人,他去超市买东西的工夫,也会过来坐坐,只是刚坐下便又起身说:“来客人了,去买袋酱油,等着炒菜呢。”说完,也不等忙活计的杨积余搭话,起身走了。杨积余这里仿佛是火车的中转站,老马这列火车无论何时都要在此处停留一下。 眼见时间过午,还没有看见老马,他这时确信老马来过,否则都这个时间了,不可能还没有出现。但又不能十分肯定。他问隔壁小卖铺的老丁,老丁摇头说:“没来过,肯定没来过,我还正纳闷呢,这家伙早该出现了,今天咋回事?” 老马的不出现,让杨积余总觉得自己的时间里缺点什么。他不住地看那个板凳,板凳是榆木做的,板面虽不平整,但光滑锃亮。这光亮就是老马的屁股磨出来的。 到了吃饭时间,来了生意。他一边帮人家换脚踏板,一边不住地张望那只板凳,以至于走神被螺丝刀戳破了手。 其实老马和杨积余并非亲戚,甚至一开始连朋友都说不上。但是自从杨积余在小区对面的空地上支起修车摊,老马就熟人似的拉过那条榆木板凳坐下来。板凳原本是给修车的客人坐的,没承想老马在这条板凳上一坐就是十多年。 后来他们熟识了,杨积余才知道,他出摊的那一天,老马正好退休。那天,老马习惯性地走出小区时,蓦然发现自己再也不用上班了。那一刻他无比失落,茫茫然不知去向何处。就在那时,他们的目光不期而遇,杨积余礼貌性地朝他点点头,而老马像正好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随手拉过那条矮凳就坐下来。于是他们一坐一聊,一问一答,就这么熟络了。因为他们聊得来,因为老马对琴棋书画、养花 弄草、外出旅游以及广场舞都不感兴趣,从此,吃过早饭,搞好家务,来这里坐坐,成了老马的固定节目。他仿佛被另一种惯性支配着,这一支配就是十多年。 十多年来,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奇闻趣事、时政新闻聊完了就聊生活。老马跟他聊去世的老伴,跟他聊住在城市另一个角落的儿子,跟他聊原来厂里那个贪色的、被人家丈夫打断腿的销售经理。杨积余也跟老马聊生活,聊自己的老婆,聊自己的两个儿子,聊自己家里曾养过的一只五条腿的羊。什么都聊完了,就把聊过的事情再聊一遍、两遍、三遍…… 他们只在闲暇时聊天。杨积余修车时,老马就坐在板凳上静静地看着,专注得像个学徒工。有时候忙得不可开交,杨积余会朝老马伸手,老马立刻递给他某号扳手,再一伸手他又能准确地递过来某个配件。 等好了,待杨积余洗手的工夫,他们的聊天立刻启动。每次都是老马先开头,开场白五花八门,比如天气、抖音上的奇闻趣事、新闻里的“俄乌冲突”…… 聊到中午了,各自回家吃饭。饭后没生意时,他们接着聊。他们几乎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 此刻,老马的不出现,开始让杨积余坐立不安起来。他本想打个电话,掏出手机才发现彼此没有存过号码。想想一个人如果没了影子,该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实在忍不住了,他决定去老马家看看。 这一看不当紧,他发现了倒在客厅地板上的老马…… 老马出院了,第一件事就是到杨积余这里坐坐。现在,脑梗后遗症让他走起路来颤颤巍巍,嘴角往右下方耷拉着,口齿也变得含糊不清,还时不时不自知地流下些口水。 以后的日子老马依旧每天来此坐坐,每次过来,杨积余总是先开口,无论忙或不忙,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老马,药吃了吗?” 老马嘴角一扯一扯地说:“吃啦。” 三个月后的一天,老马见杨积余的工具车被一块塑料布包裹得严严实实,有客人过来,他还摇手。老马说:“咋还不出摊?”说着要帮他卸工具,手却被杨积余握住。老马说:“你冷吗,手恁凉?” 杨积余苦笑着说:“老马,我要回老家去了,今天就是为了等你,告个别。” 老马万分惊诧:“不,不是,为,为啥呀?” “街道不让摆摊了,说影响市容,其实我也不愿意在外边漂了,你也知道,我父母的年纪大了,也离不开人了。”杨积余说。 杨积余回乡下去了。那块修车的地方砌了矮墙,矮墙里堆了土,最终被改造 成一处“微景观”,很漂亮。 现在,老马每天喜欢拿个垫子在矮墙上坐一会儿,他的旁边是一棵新栽的不知名的小树,老马时常望着那棵树发呆。每当看到这一幕,老丁都觉得心里酸酸的,因为他知道,那棵树的位置,就是杨积余每次跟老马聊天时坐的地方。 " 《2023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由微型小说选刊杂志社选编,精选2023年度具有代表性的微型小说作品,其中包括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23年度中国好小说·微型小说的《轻舟已过万重山》《L教授的火车》《打瞌睡》等。所收录的作品立足现实社会,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立意高远,思想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