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找到表达自己的方式

写作找到表达自己的方式
作者: 宫敏捷
出版社: 羊城晚报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写作找到表达自己的方式
ISBN: 978755430654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小说的故事,应该怎么讲 张大春:“我们是在用汉字写西方小说吗?” 金宇澄:“有些小说就像是西方小说翻译过来的。” 前阵子,以上两人在上海开展了一场对谈,似乎都一 致认为,现在的中国作家,至少是很大一部分人,是在用 汉语“写西方小说”,把中国的传统都丢了。报道中,他 们都没说这样好还是不好,只能从语气上判断,感觉到他 们对此是不怎么认可的。 中国的传统文学,脱胎于说书,一个故事,按照时间 顺序,分章分回,反复地讲;密密层层,有始有终,滴水 不漏。而西方文学,反其道而行之,讲求技法,含而不露 ,并衍生出了许多反小说的门派。我看过《二十世纪中国 文学史》,知道中国传统文学的变化,是从“五四运动” 之后开始的。西方文学大量涌人中国,并随着白话文运动 的掀起而传播开来后,不管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为艺术 派”的作家,还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为人生派”的作家, 都在模仿写作,直至今日。不过话说回来,西方小说也不 是一开始就这样的,他们也是通过长期的摸索和发展,经 过一代又一代伟大作家的创作实践,才走出传统的宫廷小 说、言情小说、骑士小说的格局,达到现代文学的巅峰的 。也就是说,未改变之前,不管东方和西方,大家的叙事 艺术都差不多。只不过,这种改变,他们比我们早几十年 ,上百年,或许更久。 这样说,并不是说,中国的传统文学不好,需要改变 。也不是说,坚持中国的传统文学叙事艺术,就写不出好 东西。只不过,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文学创作也一 样,需要不断改进,适应文学进步的需求。中国传统文学 讲求气韵,西方文学讲求技法,不能简单比较就得出谁比 谁好的结论。但是,这样的比较从来都没有停息过,通过 看以上两人的讲话,更多的意思是说,中国文学传统叙事 方法不能丢,甚至是值得发扬光大的,也是可以发扬光大 的。也有另一种声音,甚至是更大的声音,觉得我们学习 西方,学习得还不够,以至于中国的作家写作只会讲故事 。从许多新闻里,我们得到的信息就是,中国的文学作品 ,在外国、在西方,常常是被当作故事来看的,是供人消 遣的。 这让我想起来一个故事。好几年前,在广州,一帮文 学圈的人坐一起吃饭。那时候,正逢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自然就谈起了这个话题。其中一个人突然说:“唉, 提他干什么,那个故事大王。”于是很多人附和,同意他 的看法。这说明,在一部分人眼里,就算是莫言的作品, 也不过是讲故事而已;除了讲故事,什么都没有了。真的 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关于莫言获奖一事,我们可以听听 中国和西方作家们是怎么说的: 余华:“从文学的标准来看,莫言起码可以拿10次茅 盾文学奖了。因为90%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 差的一部。” 陈忠实:“中国作家终于走进了诺奖行列,我觉得这 不仅是莫言的荣耀,更是整个中国文学的荣耀,必将对中 国文坛产生持久而广泛的影响。莫言是位非常优秀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