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书籍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6.00
折扣购买: 鼎红的小爱情(精)/中国书籍文学馆
ISBN: 9787506839112
庞余亮。1967 年3月生。毕业于鲁迅文学院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先后在《人民文学》《花城》《钟山》《北京文学》《上海文学》等刊发表近百篇中短篇小说,出版过长篇小说《薄荷》《丑孩》等。中短篇小说先后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等选载,作品入选过《中国实力小说选》《2002年中国*佳短篇小说》《2004年中国精短小说选》等多个选本。部分作品译介到海外。获得过“金小说”奖,紫金山文学奖,精短小说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本书为作者中篇小说精选集。
螃蟹为什么颤抖 我要讲的这个故事里肯定有螃蟹,别看螃蟹们总是张 牙舞爪横行霸道,可它们的原则一直是人不犯我,我不犯 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没有侵略者的时候,它们一边 窝在芦柴根的下面数着自己吐出的气泡,一边防备着去芦 柴荡中打粽箬的姐姐嫩芦根一样的脚。很多时候,我总是 来不及惊呼,姐姐们的脚就踩上了那些螃蟹。这是我经常 做的一个梦,梦里姐姐们的脚总是鲜血淋淋。姐姐们脚上 一道伤疤就是一个故事。所以,这次我还是准备讲姐姐们 的故事,我的三个姐姐的故事。上次我写了一个小说叫《 的确凉的夏天》,发表了,被一个好事者告诉了我姐,我 也不知道是哪个姐姐先知道的,反正后来j个姐姐都知道了 。我的三个姐夫还对号入座,弄得我无法解释。写过小说 的人都知道,生活与小说不是一回事。有时我想,生活和 小说又是一回事。写小说跟我们家小时候做芦柴席差不多 。我们那儿水多,荒滩多,芦柴多。小调《拔根芦柴花》 就是从我们那儿唱出来的,可芦柴花只能做不中看也不中 用*不值钱的芦花鞋。要让这芦柴值钱,就必须做既畅销 又值钱的芦柴席。芦柴成了摇钱树,以至于结婚的时候, 通向新人家的路上都要铺上芦柴的,新娘的脚踩到哪里, “发财”的声音就响到哪里。做芦柴席首先要用铡刀铡去 芦花头,再给每一根芦柴开膛破肚,用石磙碾熟了,剥去 芦柴衣,再一根一根地编织成芦柴席,芦柴席做好了,就 用它去砖窑上换几百块砖。像燕子衔泥一样,先点滴再点 滴。这是我们那儿每家每户的经营术。每年秋天,我们都 用大镰刀把原先长在水里的芦柴割下,头发蓬松的芦柴花 不见了,裹得紧紧的芦柴衣不见了,芦柴们就成了一张张 平面的整洁的芦柴席了,其实这就像是写小说。 我的这个小说还有关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一辈子的 恩怨我到现在还不能理解,只有一点,我父亲*后的净身 是母亲和我完成的。母亲给父亲擦下身的时候擦得特别的 仔细,待她擦完了,母亲又给躺在芦柴席上的父亲穿上了 衣服,死去的父亲像是母亲怀里的孩子,任性而自私。母 亲费尽了力气,而他丝毫没有任何感谢,跟和生前的脾气 一样。 平时要到生产队做工,而做芦柴的时间是利用**时 间的边角边料,母亲就特别盼望下雨,只要下雨,每个人 都必须窝在家里,这样流水作业线的人员就齐整了。往往 到了下雨这**,母亲就会很大方地在锅里煮上一大锅面 疙瘩,然后像妇女队长一样说,多吃些疙瘩,多吃些疙瘩 ,上午就开工。母亲负责铡芦花,用小抽钩给芦柴开膛破 肚;父亲负责碾;我、素兰和爱兰负责剥柴衣;大姐红兰 负责编织。大姐手快,常快得我们五个人都跟不上她的速 度,刚见她坐在地上替一张柴席“起头”,一会儿就看见 她在替这张柴席“塞边”完工了。如果是晴天,打谷场上 的石磙子可以用,我们加把劲,在母亲的怒斥声中跟上红 兰的速度是应该没问题的。而到了下雨的时候,开膛破肚 过的芦柴要变“熟”,就需要用榔头捶,这是父亲*不愿 意做的,但为了儿子的将来,父亲只有用榔头捶下去。一 小把一小把,可速度还是慢,往往父亲还没捶熟一把芦柴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