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阿尔卑斯山(插图珍藏版)/张炜文存

去看阿尔卑斯山(插图珍藏版)/张炜文存
作者: 张炜
出版社: 山东教育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0.16
折扣购买: 去看阿尔卑斯山(插图珍藏版)/张炜文存
ISBN: 978753289255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你的树 无论如何,你应该是一个大自然的歌者。它孕育 了你,使你会歌唱会描叙,你等于是它的一个器官, 是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和神秘的一支竹笛、一把 有生命的琴。我想,作为一个热爱艺术的人,无论具 有怎样的倾向和色彩,他的趣味又如何,都应该深深 地热爱自然,感受自然,敏悟而多情——如果是这样 的话,他才可能是一个为艺术而献身的人。事实上我 们看到的很多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并不具有这样的素 质。他们对于世俗的得失出奇地敏锐,而对于自然、 对于土地的变化却十分麻木。这就是我们的艺术衰落 、让人失望的一个原因。当我如此审视的时候,常常 觉得自己身上多了一点什么,又少了一点什么。如若 不然,那就是另一些人太不合时宜、太脆弱和太牵挂 了,对生活反而理解得太少——这种疑惑和矛盾促使 我更深地孤单和寂寞,使我不愿意思考远离我的性情 的事情,也不去琢磨其中的道理。我只是认为,一个 伤感的诗人不好,但我们尚可以取他的敏感。他的温 和的关怀的意思,是不会错的。只可惜我们太生硬地 拒绝关于诗的那一切了。这种拒绝使我们变得越来越 麻木。 一个真正热爱艺术的人才会勤劳。他是一个劳动 者,让他干什么,他都可以凭力气、凭汗水吃饭。反 过来,如果是一个虚假的诗人,那么他就真的离不开 他的“诗”了,离开这个,他就要贫困潦倒。原来他 只是寄生在艺术这棵树上的人。他拥有自己的树,但 那是用以寄生的。 而真正的艺术家本身就是那样的一棵树。他的生 命就是那样的一棵树。他拥有自己的树,他与树早已 把命脉系在了一起。 不论一个作家的笔在外部形态上怎样脱离了大自 然,不论他怎样热衷于写闹市写拥挤的街巷和刻板的 机关,我们也还是能感到他对田野上那一排高大的杨 树、对渠畔上那一溜整齐的灌木的眷恋。他的这种情 感无法掩藏,也无法替代。他的文笔处处透着那样的 气味和色泽,大自然的荫绿遮住了他的稿纸。他总是 陷入了这样的一种情绪里,而且不能自拔。我们敢肯 定他是一个描绘大自然的能手,他可以有漂亮的景物 描写——他现在没有写,那是因为暂时还没有机会。 他一旦获得了这种机会,就会使我们大开眼界,并且 跟上他一块儿陶醉。他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他的特殊 的周到,差不多接近于一种女性的纤细和体贴。不错 ,艺术家有时对这个世界表现出的那股温存和留恋, 的确也像女性。比如他们一旦用笔去描绘绿色的原野 ,那支笔就像刺绣的针,而写出来的文字也真的像刺 绣了。 翻一翻同一位艺术家的其他作品,我们或许会发 现,当他的笔真的以大自然为直接描写对象的时候, 作者也就融化在其中、沉浸在其中了。他与大地一起 呼吸,脉搏一起跳动。他笔下的一棵树、一株草,甚 至是一粒沙子,都有了滚烫的生命。他满怀深情同时 又是小心翼翼地对待它们,与之平等对话。绿色,生 命的颜色,这时总是涂满了纸页。生机盎然的原野, 奔腾跳跃的河流,一切都带着他的笑容和体温。这一 切是那么熟悉,它引起我们无数的关于大自然的畅想 ,令我们回忆生活,回忆自己的童年。那时候我们与 大自然的关系密切多了,那时的沙地、草木,总是我 们紧密相依的朋友。我们与它们朝夕相处。 那为什么一个艺术家就能够一直与他的自然伙伴 结伴而行呢?为什么对大自然那么忠贞不渝?他没有 匆忙的步履,没有恼人的琐事缠身吗?他为什么忘不 掉那一份稚嫩一份单纯、忘不掉透着晶莹的友谊和那 份独特的情感?他大概具有一颗特别的心灵。 所以,他是艺术家。 他懂得钟情和怀念——那么生活中的人谁又不懂 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友谊和情感世界,但艺术家的 那一份却极为深重,远非常人所及。一个人降生下来 之后,他首先认识的是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中各种各 样的生命。他差不多认为这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这 是他的最初印象。后来,只有一小部分人在无形中一 直被这个印象左右,并且不能解脱。一种特别温柔的 东西浸染了他,使他永远留恋着什么。他记住了赤脚 奔跑在原野上的感受,差不多等于记住了在母亲怀抱 中的感受。那时他认为是极度安全的、自由自在的。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