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62.00
折扣价: 47.74
折扣购买: 社交媒体大数据智能情感分析技术/素质赋能系列丛书
ISBN: 9787302635949
谭旭,国防科技大学博士,教授,湖南大学、湘潭大学研究生导师。是“鹏城学者”长期特聘教授、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高职教育专业领军人才、南粤优秀教师。现为广东省视频图像大数据公共安全应用科研团队负责人、广东省信息管理技术教学团队负责人、广东省高职教育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中国仿真学会智能仿真优化与调度专委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项目21项,主编教材2部、专著1部,获中国仿真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第3章〓社交媒体大数据智能情感分析方法与技术 3.1社交媒体大数据情感分析方法 3.1.1社交媒体大数据情感分析基础方法 本节主要基于社会学、统计学和情报学三个基础理 论来阐述社交媒体中大数据情感分析的理论依据和分析 范畴。 1. 基于社会学理论的方法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已有许多研究表明和证 实了依据社会学理论可以对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进行有效 的分析,并已广泛应用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情感分析中 。例如社会学中的社会同质性[1]、情绪感染[2]、 社会影响[3]等理论在信息分析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 (1) 社会同质性: 社会同质性是指人们倾向于与 自己相似的人做朋友,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似兴趣爱好 的人更容易聚集到一起。 (2) 情绪感染: 人们通过面部表情、声音起伏和 姿势的反馈去感染他人的情绪,这种现象在社会科学中 被认为是情绪感染。情绪感染在人际关系中有着重要的 作用,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行为的同步性以及对他人情 感的追踪。 (3) 社会影响: 人与人之间频繁互动的过程中会 互相产生影响,通过这种相互影响,使得人们不断地调 整自身行为来保持与朋友的一致性,随着时间的增长, 人们与其朋友间的行为模式将会越来越相似。 根据上述的社会学理论研究可知,社交媒体平台的 用户之间存在着某些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影响着人 们的情绪表达和行为选择[4]。目前许多学者对这些 社会关系进行大量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了情感分析领 域。 例如,Zeng等[5]通过消息发出部门的威信力、 用户主观判断能力和情绪感染等因素刻画出用户对于社 会事件反应的情感变化趋势; Zhang等[6]提出了交 互感知传播网络,通过考虑各种交互因素,比如不同社 会角色之间的影响程度、不同话题间交互和情感间交互 ,预测了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在这些因素影响下传播消 息的概率。 2. 基于统计学理论的方法 除了根据社会学原理对社交媒体信息进行分析,学 者们还发现生活中许多变量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影 响的关系。这些变量间的关系通常有两种: 一种是确 定的函数关系,比如半径大小与圆面积大小有函数关系 。另一种是相关关系,比如人的身高与体重有相关关系 。在文本情感分析实践中,主要通过相关性分析来判定 情感分类。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有很多种[7],大致可 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按相关程度划分: 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 关和不相关。 (2) 按相关方向划分: 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3) 按相关形式划分: 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 本书系统介绍了社交媒体大数据智能情感分析的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及其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建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