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
原售价: 220.00
折扣价: 147.40
折扣购买: 石元春·自传卷
ISBN: 9787565529962
1 我的父母,我的家 清末江西出现难民潮。 在流向湖北武汉的一支难民 队伍里,有一青年妇女带着 一个六岁男童,他们便是我 的先祖母和先父。 当时武汉市接受难民的 地方有民间慈善机构和教会 ,先祖母带着父亲投奔了教 会。教会深深地影响了父亲 和我们一家。 祖母在教会办的一所小 学帮人洗衣作佣,后与该校 一石姓看门打铃的校工结婚 ,父亲石燧平也得以在此小 学有念书机会。祖母再婚后 生得一女。因家境困难,父 亲小学未毕业即离家当学徒 。由于为人忠厚、工作勤勉 ,后自立做起生意,由小到 大,家境也渐渐好了起来。 父亲喜读中医中药和《麻衣 神相》,写得一手好字。娶 妻罗氏,未有生育,收养子 元福。罗氏故,父亲正值壮 年,事业兴盛。好友徐兰斋 ,南京人士,将其妹介绍予 父亲续弦,即我母亲徐氏淑 媛。 母亲出生于南京一世家 ,兄弟姊妹九人,大舅父曾 留学日本,母亲排行第九, 昵称“九妹”。母亲端庄贤淑 ,知书达理,相夫教子,婚 后得一女,名元宁,两年后 得一子,名柏青。姐弟幼时 ,同时感染麻疹,姐愈而弟 夭折,于是有“女好养,男 不好养”之说。次年又得一 子,生日正值春节,取女性 名元春,送道庵,拜一道姑 为师,左耳佩戴耳坠,皆为 “好养”。母亲后又生二女, 元俊与元纯。我与家人们的 旧照见图1-1。 父亲在武汉市府东一路 (现友谊路)开了一家“大 有机器米厂”,另在汉口法 租界设一分销店,大姐和我 出生在汉口汉正街家里。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