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9.20
折扣购买: 海淀表达(2018)
ISBN: 9787568265256
中关村的“核裂变” 20世纪80年代初,中关村还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村小 镇,大街上不过有几个很小的店铺,比如大雅餐馆、照相 馆、小旅馆、沿街摆的小摊等。虽然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 “中科院”)的大墙里面是成果累累、人才济济,但大墙外 面仍然是人扛马拉、鸡鸣犬吠,一片落后的农村景象。中 科院的研究成果档案灰尘满布,而大墙外的社会却看不到 一眼,更谈不上推广应用。 在这种旧体制下,作为中科院物理所核聚工程领域最 年轻的工程师纪世瀛“浑身是劲使不出来,特别想闯出一 条路子”。与此同时,中科院物理所等离子专家陈春先考 察了美国128号高技术公路和硅谷之后,倡导要搞中国的“ 硅谷一条街”。 陈春先、纪世瀛等几个志同道合者经过仔细的商议, 于1980年10月23日成立了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 服务部。没有工商注册,没有法人代表,在中科院物理所 大楼后面的破旧库房里,几个创办人立志要把中关村打造 为“科技特区”,建设成中国的“硅谷”。 服务部的成立,是中国知识分子产业报国的率先尝试 。 虽然只有半问库房,七八个人不用国家编制、不要国 家投资、自筹资金、自由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手 握500元起步,事业却干得热火朝天。服务部与海淀劳动服 务公司合作,建立了一个科技实验工厂,并开办了“西颐 电子技术服务部”,不久发展到三部一厂一校,既解决了 服务部人才培养的问题,又解决了待业知青的就业问题。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服务部已经握有20多个科技项目合同 ,在中关村这片土地上燃起了一颗炽热的火种。 但是,好景不长,这一新生事物很快遭到了质疑和非 难,强大的社会压力使服务部举步维艰。因为服务部提供 咨询服务挣了3万元,每人发了15元的奖金,惊动了中科院 ,服务部于是被查账、封门、盯梢,甚至立案调查。中科 院认为服务部有经济问题,扰乱了科研人员的思想,搅乱 了科研秩序,腐蚀了科技队伍,是“不务正业、歪门邪道 ”。到1982年,服务部被彻底封门。已经下海的纪世瀛没 有了退路,他陷人了人生的困境。 直到1983年1月25日清晨,纪世瀛被一阵急促的敲门 声惊醒,来人告诉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播出新闻,中 央批示肯定了中关村科技人员对新生事物的积极探索。 在经历了创业的各种艰辛和阻挠后,这帮拓荒者于 1983年成立了北京第一个民办科技开发经济实体——华夏 新技术开发研究所(以下简称“华夏所”),迎来了发展的 春天。然而,好景不长,一场持续了6年的官司,结束了中 关村第一家民营企业。 有媒体报道,当时,华夏所和中科院有一项微机开发 的合同。纪世瀛他们向银行贷款了275万元才得以完成,本 想这笔大生意将给华夏所带来新的生机,没想到在合同执 行的最后一天,器材供应站竟然提出终止合同。一大批微 机压在手上,开发支出无法支付,贷款也无法归还,华夏 所面临的是生与死的问题。然而,经过6年诉讼的几次胜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