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桑(精)/当代岭南文化名家

岑桑(精)/当代岭南文化名家
作者: 岑桑//陈海烈|总主编:慎海雄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7.60
折扣购买: 岑桑(精)/当代岭南文化名家
ISBN: 978721811075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岑辑熙晚年得子,取名岑泮根。这个宝宝的诞生 ,令岑辑熙欣喜异常,对儿子百般呵护。 然而命途多舛,当泮根长到九岁时,父亲岑辑熙 突患重病,家人遍延良医,寻找妙药,但终究回天乏 术,撒手人寰。 岑辑熙夫人潘氏是一位普通家庭妇女,勤劳善良 ,艰苦朴素,虽然没有文化,但是深明道理。丈夫的 逝世,家中断了顶梁柱,加上儿子年幼,潘氏所受压 力之大可想而知。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人,她只好把丈 夫遗下的一大笔生意,委托给一个堂侄代管,希望堂 侄好好经营,使家业延续兴隆。不料堂侄居心不良, 不过几年,就把堂叔遗留的大盘生意侵吞过半。泮根 长到十四五岁时,家业已经式微。 但是,“破船还有几斤钉”,岑辑熙的家业虽然 中落,但毕竟还有较为丰厚的经济基础。潘氏掌管着 这份家业,悉心眷顾儿子。泮根生在富裕之家,长期 受到溺爱,他凭借父亲尚存的丰厚遗产,过着不愁冻 馁的优越生活。 当泮根长到二十岁时,母亲潘氏催促儿子成家, 盼望早抱孙子,乐享天伦。泮根依母之命,媒妁之言 ,与邻村良教何姓人家女儿何筱嫦喜结连理。婚后夫 妻恩爱,婆媳和睦,家庭温馨。过了一年,何筱嫦诞 下长子岑汝康,泮根夫妇早添贵子,内心充满喜悦。 此后何筱嫦先后生了三个女儿,她们分别取名胜芳、 连芳、笑芳。笑芳出世两年后的1926年12月12日,何 筱嫦腹中一对双胞男婴呱呱坠地,这对双胞胎的哥哥 便是岑桑,其弟弟出生后一岁多就不幸天亡。 泮根有了家室儿女之后,母亲潘氏就把家业和财 权交他掌管,希望他齐家有道,重振家声。泮根接管 这份丰厚家业后,不像一些富家子弟那样挥霍无度, 五毒俱全。他严遵母训,洁身自爱,远离恶习。他热 爱艺术,钟情书籍,把大部分的钱财都花费在搜购古 今中外的善本图书和名人字画上。他还投奔到岭南画 派著名画家高奇峰门下学习绘画,得到大师的指点, 接受良好的教育。 对于子女的教育,泮根非常重视。当儿女们长到 可以入学的年龄,他不满足于书塾陈旧的教育方式, 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到新式学校学习,让孩子们开阔视 野,接受新知。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广州的新式教育逐 步兴起,泮根就把长子汝康和长女胜芳送到广州的中 学读书。次女连芳因患小儿麻痹症,不能远离家乡到 广州上学,泮根只好让三女笑芳陪她一起在家乡一问 书塾就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儿女们的健康成长和 不断进步,泮根要求儿女们努力读书,多读进步书籍 。 1917年1 1月,俄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胜 利,令泮根无限振奋,十分向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他接受新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的反 动统治。他除了自己大量阅读进步书刊,还要求长子 长女阅读《大众哲学》《西行漫记》等书。 对于幼子岑桑的培养教育,泮根更是费尽心思, 不惜代价。岑桑刚长到四岁,父亲就把他送进广州的 幼稚园(幼儿园)。当时,泮根在广州没有居所,祖母 潘氏和岑桑就寄居在亲戚家。每天一早,祖母就带着 岑桑到幼稚园,与小朋友一起学习生活。在幼稚园期 间,岑桑在老师的指导下,堆积木,唱儿歌,学跳舞 ,学算数,玩七巧板,玩得很开心。老师奖赏他不少 红花,他深博老师的喜爱。过了两年多,岑桑临近上 学年龄,他父亲就在广州一间小学附近租了房子,还 是由祖母潘氏带着他,让他跨越一年进入小学二年级 念书。他不但没有因为跳级而影响成绩,反而把各门 功课都学得很好。读小学三年级时,父亲就要求他开 始写日记,培养他的写作能力。读小学高年级时,父 亲就要他阅读《西游记》《伊索寓言》《列那狐的历 史》《伊利亚特的故事》,念唐诗、背古文、学音韵 、绘图画、下围棋、观星座。1935年,他的母亲何筱 嫦因身体虚弱,长期生病,不幸逝世。从此,岑桑失 去母爱,他对母亲的不幸离去悲痛万分,悲痛的心情 久久难以平静。 岑桑对家乡满怀深情。他虽很早就离开葛岸外出 念书,但每到假期,都被接回家中度假。顺德是蚕桑 之乡,一马平川,桑基鱼塘遍地,葛岸为广阔无边的 桑林所裹挟,是桑的世界。岑桑儿时爱钻桑林,采桑 葚,享受桑葚的滋味,这成了他儿时最难忘怀的记忆 。他说自己是在桑葚汁液的滋润下长大的。他后来把 自己原来的名字改为岑桑,便是基于对故里家园的热 爱。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