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淡定从何处来

中国人的淡定从何处来
作者: 梁晓声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43.00
折扣价: 23.40
折扣购买: 中国人的淡定从何处来
ISBN: 9787301245354

作者简介

梁晓声   作家、教授、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儿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现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知青》《郁闷的中国人》《中国生存启示录》等。他的文字兼具作家、学者、思想者、观察家等多个维度,给人多方面的启发。他以宏大的视野、敏锐的目光直面中国当下,呼唤社会良知,让读者在现实社会中寻找心灵的家园;他的写作始终坚持自己的操守,禀持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情怀,高扬人文主义的精神。

内容简介

时下,民间和网上流行着一句话——羡慕嫉妒恨 ,也往往能从电视中听到这句话。 依我想来,此言只是半句话。大约因那后半句有 些恐怖,顾及形象之人不愿由自己的嘴说出来。倘竟 在电视里说了,若非直播,必定是会删去的。 后半句话应是——憎恨产生杀人的意念。 确实是令人身上发冷的话吧? 我也断不至于在电视里说的。 不吉祥!不和谐! 写在纸上,印在书里,传播方式局限,恐怖打了 折扣,故自以为无妨掰开了揉碎了与读者讨论。 羡慕、嫉妒、恨——在我看来,这三者的关系, 犹如水汽、积雨云、雷电的关系。 人的羡慕心理,像水在日晒下蒸发水汽一样自然 。从未羡慕别人的人是极少极少的:或者是高僧大德 及圣贤;或者是不自然不正常的人,如傻子,傻子即 使未傻到家,每每也还是会有羡慕的表现的。 羡慕到嫉妒的异变,是人大脑里发生了不良的化 学反应。说不良,首先是指对他者开始心生嫉妒的人 。由羡慕而嫉妒,一个人往往是经历了心理痛苦的。 那是一种折磨,文学作品中常形容为“像耗子啃心” ,同时也是指被嫉妒的他者处境堪忧。倘被暗暗嫉妒 却浑然不知,其处境大不妙也。此时嫉妒者的意识宇 宙仿佛形成浓厚的积雨云了,而积雨云是带强大电荷 的云,它随时可能产生闪电,接着霹雳骤响,下起倾 盆大雨,夹着冰雹。想想吧,如果闪电、霹雳、大雨 、冰雹全都是对着一个人发威的,而那人措手不及, 下场将会多么的悲惨! 但羡慕并不必然升级为嫉妒。 正如水汽上升并不必然形成积雨云。水汽如果在 上升的过程中遇到了风,风会将水汽吹散,使它聚不 成积雨云。接连的好天气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也会 使水汽在上升的过程中蒸发掉,还是形不成积雨云。 那么,当羡慕在人的意识宇宙中将要形成嫉妒的积雨 云时,什么是使之终究没有形成的风或阳光呢?文化 !除了文化,还能是别的吗?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完全 可以使自己对他者的羡慕止于羡慕,并消解于羡慕, 而不在自己内心里变异为嫉妒。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是 文化现象。文化可以使一个人那样,也可以使一些人 、许许多多的人那样。但文化之风不可能临时召之即 来。文化之风不是鼓风机吹出的那种风,文化之风对 人的意识的影响是逐渐的。当一个社会普遍视嫉妒为 人性劣点,祛妒之文化便蔚然成风。蔚然成风即无处 不在,自然亦在人心。 劝一个人放弃嫉妒,这种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劝一个人放弃嫉妒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事,没有点 正面文化的储备难以成功。起码,得比嫉妒的人有些 足以祛妒的文化。莫扎特常遭到前一位宫廷乐师的强 烈嫉妒,劝那么有文化的嫉妒者须具有比其更高的文 化修养,他无幸遇到那样一位善劝者,所以其心遭受 嫉妒这只“耗子”的啃咬半生之久,直至莫扎特死了 ,他才获得了解脱,但没过几天也一命呜呼了。 文化确能祛除嫉妒。但文化不能祛除一切人的嫉 妒,正如风和阳光,不能吹散天空的每堆积雨云。美 国南北战争时期,一名北军将领由于嫉妒另一位将军 的军中威望,三天两头地向林肯告对方的刁状。无奈 的林肯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某日对那名因妒而怒火 中烧的将军说:“请你将那个使你如此愤怒的家伙的 一切劣行都写给我看,丝毫也别放过,让我们来共同 诅咒他。” 那家伙以为林肯成了自己同一战壕的战友,于是 其后连续向总统呈交信件式檄文,每封信都满是攻讦 和辱骂,而林肯看后,每请他到办公室,与他同骂。 十几封信后,那名将军省悟了,不再写那样的信,羞 愧地向总统认错,很快就动身到前线去了,并与自己 的嫉妒对象配合得亲密无间。 省悟也罢,羞愧也罢,说到底还是人心里的文化 现象。那名将军能省悟,且羞愧,证明他的心不是一 块石,而是“心”字,所以才有文化之风和阳光。 否则,林肯的高招将完全等同于对牛弹琴,甚至 以怀化铁。 但毕竟,林肯的做法,起到了一种智慧的文化方 式的作用。 苏联曾有一位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因嫉妒一位音 乐家,不断向勃列日涅夫告刁状。勃氏了解那无非是 些鸡毛蒜皮的积怨,也很反感那一种滋扰,于是召见 他,不动声色地说:“你的痛苦理应得到同情,我决 定将你调到作家协会去!”那人听罢,立即跪了下去 ,着急地说自己的痛苦还不算太大,完全能够克服痛 苦继续留在音协工作…… 因为,作家协会人际关系极为紧张复杂,帮派林 立,似狼窝虎穴。P93-95 ★中国当今**影响力的学者型作家、 “平民代言人”梁晓声的专题思想随笔精华集、对中国社会的集大成之作!   ★一部直面中国社会热点,关注百姓生存的良心之作!   ★一部聚焦中国社会热点,发现人生智慧、追寻淡定生活的指南书!   ★ 《中国人的淡定从何处来》句句都是梁晓声发自肺腑之言,这本书不是单纯地质问我们:你为何如此不淡定?而是回答我们,如何培养对现实的认知力,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用一种人生智慧淡定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中国人的淡定从何处来》还告诉我们如何掌控丰富的社会经验, 培育一种圆熟的社会观,培养社会现实的认知能力。因此,《中国人的淡定从何处来》也是中国**部同随笔写作的聚焦中国社会焦点的励志书。   ★ 梁晓声直陈中国社会生存现状:   1、生活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国家里,每一个普通人*好都夹起尾巴做人。管别人的人,不要总习惯于对别人像牧人对待羊群中的一只羊一样;被管的人,遇到了太过认真的人,应像车遇到了拦路石一样,明智地绕行。即使忍气吞声,该忍则忍,该吞则吞吧!   2、健康的、成熟的商业时代的基本特征应该是——普遍的人们为了挣到使自己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的钱其实并不太难,某些个人企图挣比这更多的钱其实很不容易。   3、中国在中国人日益增强的权利意识和仍显缺失的公德意识两方面的挤压之间发展着。中国人的国民素质在经常从四面八方包围而来的郁闷中有希望地成长着。仿佛中国之事只要大学生们一参与,解决起来就快速得多简单得多似的……羞耻啊,羞耻!   4、虽然我并没有什么叵测之心,但每细思忖,不禁自责不已。中国当代大学生——他们是这样一些人群;甚至,可以说是这样一些孩子——智商较高,思想较浅;自视较高,实际生存的社会能力较弱;被成人社会看待他们的误区宠得太“自我”,但他们的“自我”往往一遇具体的社会障碍就顿时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