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148.00
折扣价: 100.64
折扣购买: 城门内的外国人(北京使馆区汉英德)(精)
ISBN: 9787559632999
1861 年3 月22 日周五的清晨,有两个人 骑着马离开天津前往北京。几个星期前,已有一 些人和一长队骡车先于他们出发,骡车上装载的 是个人行李和其他必需品,随同护卫的是锡克骑 兵部队。两位骑马者于3 月26 日到达北京,分 别下榻于事先为他们准备好的馆舍,馆舍位于内 城南墙的墙根处,离皇城不远。其中一栋楼房的 顶部升起了一面法兰西三色国旗,另一栋楼房的 顶部,则是一面英国国旗在北京的微风中飘扬。 在冷飕飕的三月天里到达北京的两位骑马者 ,是布尔布隆(Monsieur Alphonse de Bourboulion)和卜鲁斯先生(Mr FrederickBruce, 后封爵士),他俩分别是法 国和英国的特命全权公使。他们不是访问中国京 城的首批外国人,也不是首批常驻这个京城的外 国人,然而他们的到来,开启了中国与外部世界 的关系的新篇章。 早在英法两国公使到达北京之前很久,其他 外国访问者,包括马可·波罗(Marco Polo) 、阿拉伯商人和印度佛教徒等,就常在北京住上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自尼泊尔、安南(现越南 )、朝鲜和其他地方的贡使,每年都到北京,向 中国皇帝敬献礼物,并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贸易 活动。17 世纪时,耶稣会会士们在北京建起了 一座宏伟的教堂,在一段时期里,他们受到皇上 的庇护,在朝廷里颇有权势和威望。 但是,1861 年布尔布隆和卜鲁斯先生访问 北京完全不同于他们的前者。他们不是以私商或 传教士、或探奇者的身份来到中国京城的,而是 分别以他们两国政府的代表,即正式的外交代表 的身份,来中国京城建立永久性使馆的。他们将 通过使馆直接与中国当局交涉有关贸易的事情和 共同利益的其他方面,他们不是诸侯或贡使,而 是与中国有着平等地位的主权国家的代表,这是 前所未有的事情。 1861 年3 月份的这件事情,标志着中国与 外部世界的关系的传统模式发生了转折。中国, 或者说世界的中心之国,富足、强盛、文化上优 于所有邻国。在与其周围的“夷”的关系方面, 中国遵循的是正式的、规范的礼仪,也即朝贡制 度。 在中国,这种制度实际上取代了西方所熟悉 的外交和贸易模式,外国代表在中国只是被当作 贡使来接待。在这种制度下,外国代表被要求定 期到首都北京朝拜,他们在这里与中国官员交换 礼物,在“天子”或说皇帝面前叩头,三跪九叩 ,然后打道回自己的国家。中外交往的这一传统 模式,完全与几个世纪以来盛行于欧洲各主权国 家之间在平等基础上处理相互关系的观念格格不 入。在西方的制度下,向外国首都派出常驻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