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22-2023)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22-2023)
作者: 编者: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责编:王君
出版社: 中国财富
原售价: 198.00
折扣价: 138.60
折扣购买: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22-2023)
ISBN: 9787504779519

作者简介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是中国第一家物流与采购行业社团组织。由1980年成立的中国物资经济学会、1984年成立的中国物流研究会、1995年成立的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经多次演变而来,2001年4月更为现名。主要任务是推动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推动政府与企业采购事业的发展,推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完成政府委托交办事项。政府授予其外事、科技、行业统计和标准制修订等职能。是亚太物流联盟和国际采购联盟的中国代表,并与许多国家的同行有着广泛联系与合作。 中国物流学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性物流学术研究社团组织。其前身是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物资经济学会和中国物流研究会。学会在物流学术理论研究、政策咨询建议、案例总结推广、人才教育培训、专家团队建设、新闻出版和对外交流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能,已形成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服务项目,如“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以及《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等定期出版物,按年度审核新增产学研基地、新聘特约研究员。 "

内容简介

"(二) 保通保畅得到重点支持 受新冠疫情影响, 货运受阻、物流不畅严重影响应急物资保供。4 月11 日,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切实做好 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2〕3 号) 提出“全力畅通 交通运输通道” “全力组织应急物资中转” “切实保障重点物资和邮政快递通 行” 等七条措施,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全力保障货运物流特别是医疗防控物 资、生活必需品等民生物资和农业、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生产物资的运输畅 通,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5 月24 日, 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国发〔2022〕 12 号), 提出六个方面33 项措施。其中提出, 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政策。明 确全面取消对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货运车辆的防疫通行限制, 着力打通制造业物 流瓶颈, 加快产成品库存周转进度等政策措施。 为强化保通保畅和稳产稳链, 整治层层加码, 11 月11 日, 国务院应对新 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疫情防控 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01 号), 提 出二十条优化措施。其中要求: 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 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 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 严禁随意封校 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 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 对造 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12 月7 日,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 《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 113 号), 提出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十条措施。其中明确提出, 将医务人 员、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电气暖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正常 运转人员纳入“白名单” 管理, 相关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和健康监 测, 保障正常医疗服务和基本生活物资、水电气暖等供给。 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门出台物流保通保畅一系列政策措施, 切实保障应急 物资运输畅通, 有效维护生产生活秩序, 进一步提升了现代物流在保障经济韧 性和安全中的地位。 (三) 援企纾困政策陆续出台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物流企业和货车司机面临的经营困难, 4 月27 日, 国务 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会议提出: 5 月1 日至年底, 对符合 条件的快递收派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 尽快推出1000 亿元再贷款支持交通运 输、物流仓储业融资; 合理支持车贷延期还贷; 推广对货车司机运输过程中免 费核酸和抗原检测。 5 月24 日, 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国发 〔2022〕12 号), 提出六个方面33 项措施。其中再次要求, 加快1000 亿元交 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政策落地, 支持交通物流等企业融资, 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 工具对稳定供应链的支持。同时要求, 鼓励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 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中央汽车 企业所属金融子企业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对2022 年6 月30 日前发放的商用 货车消费贷款给予6 个月延期还本付息支持。 5 月20 日, 中国人民银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设立交通物流 专项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 出台了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政策。6 月9 日, 为进一步明确该政策落地的有关具体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交通运输 部办公厅又联合印发《关于用好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的补充通知》。其中明 确了专项再贷款的支持主体与申请条件: “两企” 为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物 流配送企业; “两个” 为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个体工商户、个体普通货运车辆 车主。 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中央企业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协同发展 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财评〔2022〕40 号), 明确中央汽车企业“对 2022 年6 月30 日前发放的商用货车消费贷款给予6 个月延期还本付息政策 支持”。中国一汽所属一汽财务有限公司、一汽租赁有限公司, 东风公司所 属东风汽车财务有限公司、创格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等金融子企业实行了延期 还款政策。 为切实降低企业成本负担, 9 月21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确定强化交通物流 保通保畅和支持相关市场主体纾困政策, 明确在第四季度, 将收费公路货车通 行费减免10%, 对收费公路经营主体给予定向金融政策支持, 适当降低融资成 本。第四季度政府定价货物港务费降低20%。9 月30 日, 交通运输部、财政 部印发《关于做好阶段性减免收费公路货车通行费有关工作的通知》。 (四) 支持物流枢纽网络建设 物流枢纽建设得以加强。10 月, 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做好2022 年国家 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 发布2022 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名单(见表10)。截至2022 年底, 累计两批共41 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纳 入国家支持范围。11 月, 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做好2022 年国家物流枢纽建 设工作的通知》, 将天津商贸服务型等25 个国家物流枢纽纳入2022 年度建设 名单。截至2022 年底, 累计四批共95 个国家物流枢纽纳入国家支 持范围。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等五部门印发《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 四五” 发展规划》, 对建设多层级、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进行了部署, 明确提出要优化提升20 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服务功能, 要加快推 进80 个左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公布了2022 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15 个城市名单, 交通运输部公布第四批46 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名单, 持续加大集聚物流资源的枢纽经济建设。 (五) 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2022 年, 面对复杂国际形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 韧性和安全水平。《“十四五” 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现代供应链体 系建设工程” 和“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创新工程”, 大力推进现代物流服务向现 代供应链服务发展。 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持续推进。商务部、中物联等八单位公布2022 年全国 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和示范企业名单, 15 个示范城市和 106 家示范企业成功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优秀成果展” 扩大行业影 响, 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包括杭州、深圳等在内的首 批12 个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建设试点城市。 (六) 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 2022 年, 国务院同意建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 制度, 推进“互联网+ ” 行动等数字经济重点领域规划和政策, 跨部门协同推 进“互联网+ 高效物流” 工作得以强化。 《“十四五” 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特别提到“数字物流创新提质工程”, 要求推进物流智慧化改造。深度应用5G、北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技术, 分类推动物流基础设施改造升级, 加快物联网相关设施建设, 发 展智慧物流枢纽、智慧物流园区、智慧仓储物流基地、智慧港口、数字仓库等 新型物流基础设施。 人工智能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加强。《科技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加快 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明 确提出, 鼓励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等重点行业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应 用场景, 促进智能经济高端高效发展。物流领域优先探索机器人分流分拣、物 料搬运、智能立体仓储以及追溯终端等智能场景。交通运输领域优先探索自动 驾驶和智能航运技术在园区内运输、摆渡接驳、智能配送、货车编队行驶、港 区集装箱运输、港区智能作业、船舶自主航行等方面的智能应用场景。 2021 年, 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自动驾驶和智能航运先导应用试点。2022 年9 月, 交通运输部发布通知, 公布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自动 驾驶和智能航运方向)。经自主申报、相关单位推荐和专家评审, 交通运输部 同意将“北京城市出行服务与物流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 等18 个项目作为 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 (七) 绿色低碳物流开始发力 2022 年, 交通运输部发布《绿色交通“十四五” 发展规划》, 提出到2025 年, 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初步形成, 基本实现基础设施环境友好、 运输装备清洁低碳、运输组织集约高效, 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绿色发展 水平总体适应交通强国建设阶段性要求。 绿色物流配送示范引领。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商务部三部门联合组织开 展第三批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 济南、武汉、洛阳等31 个城市入选第 三批示范城市。该示范旨在加快推进城市货运配送网络节点布局、新能源配送 车辆推广应用、运输组织模式创新、便利通行政策落地、信息资源交互共享, 推动城市货运配送绿色化、集约化转型。 积极推进消费物流规范。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部门发布了《促 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 大力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 提高城市公交、出租 (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 域等新能源汽车应用占比。建立健全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情况报告制 度, 督促指导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快递企业和外卖企 业等落实主体责任。 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装备。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 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推进财政引导, 提出深化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创建, 提升城乡交通运输服务均等化水平。支持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大力支持 发展新能源汽车, 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支持政策, 稳妥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 应用工作。 " "我国现代物流业立足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保持了平稳复苏势头, 为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3 年, 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是 “十四五” 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也是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 后的第一年。我国现代物流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 中国式现代 物流体系建设必将抓住新的机遇, 迈开新步伐, 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