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43.50
折扣购买: 抓狂两三岁
ISBN: 9787521216967
陈妃燕:早期教育学博士。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终身教授。先后在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从事一线幼儿教育、科研及教师教育工作,致力儿童教育与发展事业20多年。研究涵盖全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特别是社交情感和性格的发展、游戏、亲子/师幼互动,以及发展心理学在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第1节?亲子冲突高发,是谁的错? 翻开厚厚的《宝宝日记》,发现在Kiki两到三岁那年,我居然记录了很多带有哭闹等负面情绪的日常亲子冲突。有时候一天中连续发生四五个冲突,多么令人抓狂。有研究发现,每三到九分钟,就会发生一次亲子冲突;平均每小时会发生三点五到十五次亲子冲突。难怪有“可怕的两岁”之说。儿童发展的研究文献也指出了两到三岁是亲子冲突的高发期,而且它可能会一直延续到四岁以后。 虽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这一年都会有数不清的冲突,延续的年头各有长短,冲突发生的概率也会不一样,但是,纵观人生早期,两三岁时的冲突相对会多一些。这么多的亲子冲突,到底是谁的错? 先别急着损自己或抱怨他人,冲突的多少跟很多因素有关。有孩子自身的原因,包括气质类型、性别差异和神经调节等因素。我们熟知的“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有的好动、脾气暴躁易怒、闹起来让家长束手无策,有的却文静温和。孩子的好动、冲动、易怒等气质类型,会导致更多的亲子冲突。还有我们经常会听到“男孩一般比女孩难带”的民间说法。有研究显示,大部分男孩的性格似乎比女孩更活跃,更有可能引起冲突,并导致父母有更多的挫折感。而两三岁的亲子冲突,还跟这个年龄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关,我会在第二章和第三章展开。 除了孩子的原因外,还有家长和家庭的因素。黄等人的研究发现,高发的亲子冲突,与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育儿知识、家庭结构、家长年龄,以及家长和孩子在冲突中的低建设性回应和高破坏性回应有关。 建设性(或叫支持型)的冲突回应指的是有协商、调整和解决问题等积极方式的回应。莱布尔等人的研究发现,安全型的亲子依恋关系跟建设性回应有关。如果家长在冲突中对孩子的回应是建设性的,那么孩子会更好商量,更容易去遵守要求而不会变得很有破坏性。而破坏性回应是恶化冲突情况的回应,包括使用威胁、戏弄或简单的坚持而没有说明澄清。就像有些家长面对孩子的“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疑问时,会霸道地说“因为我告诉你这么做”。如果破坏性回应是一种常态,便意味着有可能形成糟糕的亲子关系,不利于孩子发展。 上面这些影响冲突的因素中,虽然有不可控因素,但家长自身的回应是可以改变的。由于孩子在人生早期的冲突经历对他一生的发展有深重的影响,所以成人如何回应亲子冲突,就变得十分重要。这些回应包括在亲子冲突发生之前、之时和之后如何与孩子进行相关的互动。这也是本书的 重点。 至于两三岁亲子冲突高发的处理,关键不在于弄清楚谁对谁错,而是了解我们可以怎么做,从而能让冲突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所谓的价值和意义,不是把孩子“对付”得服服帖帖,就像网上那些“教你几招,对付熊孩子”,而是,是否因为经历了冲突,家长们: ● 能更好地回应亲子冲突; ● 能更积极地拥抱亲子冲突; ● 能更理解孩子和自己; ● 和孩子的关系质量更高; ● 和孩子更能有效地沟通; ● 和孩子更能理解情绪; ● 和孩子更好地表达和调节负面情绪; ● 让孩子能多一次发展终身受益的品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