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126.00
折扣价: 84.50
折扣购买: 白痴(精)/俄苏文学经典译著
ISBN: 9787108065261
耿济之(1898-1947),中国早期俄罗斯文学翻译家,生于上海,名耿匡,字孟邕,笔名济之、狄谟。毕业于北京俄文专修馆。1919年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五四运动”,创办进步杂志《新社会》《人道》。1920年与郑振铎合译《国际歌》,这是我国最早直接译自俄文的版本。同年底与瞿秋白、郑振铎等创立文学研究会。后长期任驻俄外交官。抗战开始后,蛰居上海,坚持从事俄罗斯文学翻译,1947年病逝于沈阳。 耿济之一生译著颇丰,从1921年与瞿秋白合译《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开始,近三十年间,先后翻译了托尔斯泰的《复活》、屠格涅夫的《父与子》《猎人笔记》、高尔基的《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俄罗斯浪游散记》《马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白痴》《罪与罚》《死屋手记》《少年》等长篇小说十五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雷雨》、果戈理的《巡按使及其他》等剧本十二部,另有发表于报刊、结集出版的短篇小说五十二篇,计七百余万字。
第一章 十一月底,融冰的日子 。早晨九点钟左右,彼得堡 华沙铁路上有一列火车开足 了速率,驶近彼得堡城。天 气潮湿,且有重雾。铁路两 旁,十步以外,难以从车窗 内辨清什么。旅客中有从国 外回来的,但是最拥挤的是 三等车,全是些做生意的小 人物,不是远处来的。大家 自然都很疲乏,在一夜之间 眼睛全肿了,全冻僵了,脸 全是灰黄的,和雾色相似。 在一个三等车内,有两 个旅客,从黎明时起在窗旁 对坐。两人都是青年,都不 带多少行李,都不穿漂亮的 衣服。两人的样貌都十分特 殊。两人都愿意彼此搭谈。 假使他们两人彼此知道他们 在这时候如何的特别显著, 自然会惊讶何以机缘竟如此 奇怪地使他们两人对坐在彼 得堡华沙列车的三等车厢里 。他们中间一个身材不高, 二十七岁模样,头发卷曲且 发黑色。灰色的眼睛小而发 光。他的鼻子宽阔平扁,脸 部上颧骨耸起,柔薄的嘴唇 不断地折叠成一种横霸的、 嘲笑的,甚至恶狠狠的微笑 。但是他的额角很高,构造 得极好,可以抵消脸的下部 的不正直的发展。在这脸上 特别显出死一般的惨白,给 这青年人的全部面貌增添疲 乏的神色,即使他具有充分 坚固的体干。同时他还带着 一种情热到痛苦地步的样子 ,和他的横霸的粗暴的微笑 、严厉的自满的眼神不相谐 和。他穿得很暖和,穿了一 件宽大的、小狗熊皮的、黑 色的、紧领的大氅,因此夜 里没有受冻,却感觉着他的 邻人不得不在发战栗的背上 忍受俄罗斯的十一月的潮湿 的寒夜的一切甜趣。对于这 寒夜他显然毫无准备。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