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书店
原售价: 150.00
折扣价: 99.00
折扣购买: 秀洲名镇记(秀水泱泱映绿洲)
ISBN: 9787545817317
王店再访 长水悠悠 农历三月十五*。风,昙。 我这次到王店,甫下车就一径去镇西。二十多年来, 我有几次走访王店的机会,但每次来去都好像很“匆忙” ,不大有空闲涉足到镇西——长水塘的西岸。仅有的一次 也是很浮浅的,对市廛烟灶的观察**谈不到印象是如何 如何。但在我的心里头,却一直搁着这样一个问题:在公 元937年即五代后晋天福二年之前,此地的发祥处应该在哪 里?沿袭旧志上的说法:“自逵构屋于梅溪,聚货贸易, 因名王店。”又“镇遏使王公逵居此,环植梅花,故称梅 里;仅二三里许,亦称梅花溪”。这都算它没有错,都是 可信的。问题是王逵官至工部尚书,这么一位部长级的高 官,他的择居之地不可能是荒无人烟的,应当早有村落, 并且临水而居也是水乡早已成的惯例,那么在王店未建镇 之前*合适的宜家宜繁衍的处所就是发源自天目山的长水 ,即往西过镇市河三里的东岸或西岸了。王店镇名有十二 个之多,其中的“罧塘”(罧读如“深”),志书上解释 为“因积柴于梅溪中捕鱼故名”。这种把树枝抛在水里做 成一个个“鱼窠”来捕鱼的方法,*早见于西汉《淮南子 》一书的记载。我这里稍表疑虑的是,当时的村民未必只 有在“梅溪”(今市河)抛掷树杈以“霖者扣舟”(扣, 击也。鱼闻击舟声,藏柴下,壅而取之),而水波荡荡的 长水则*是上选的获鱼之处。 据王店故老相传:“先有茅亭头,后有王店镇。”虽 则茅亭头的确凿地点无考,但我乐意推想它就在**的镇 西一隅、长水的西岸之畔。世传秦始皇南巡,在由拳(嘉 兴古称)乘舟过长水时听到土人唱“水市出天子”的歌谣 ,以为“东南有王气”,在与今王店相距十五六里的马王 塘水滨斩马祭河神,以破所谓的“王气”。秦始皇所见到 的“水市”即水上之集市也,不定在秦始皇的年代(因为 那是“传说”),其后在两汉或魏晋,乃至*迟在隋唐, 长水应当已经是嘉兴南部水路贸迁的枢纽,而沿着这条数 十里水路**的村落、集市,无不因此滋长发荣起来。悠 悠长水,王店岂其不然乎? 我这次在镇西大约勾留了小半个上昼,一条南北向的 庆丰街,并无多少“街景”可看,庆丰桥西堍的茶馆和酒 店,倒不是嫌它简陋,实在是光线暗洞洞让人感到压抑。 街上有不少的*狗,毛发都很脏。在一家的破墙门上,看 到一行字迹,是用秃笔蘸浓墨一个字一个字戳出来的,其 文*:“在此便溺者,野狗、野猪!”溺者,尿也,略见 古气。而“野狗、野猪”却是主人的“毒咒”了。 在庆丰街北段,有一处街面甚窄小,两边的屋檐几乎 相接,在看惯了乌镇式样的那种“修旧如新”的所谓“明 清建筑”,我对这十数问破敝的一门三吊闼的孑遗,投去 略带怜惜的一瞥。岁月的脚步迟滞也罢,从容也罢,躁急 也罢,往昔总是那么过去,遗忘的总该是被遗忘的。然而 就在我颇感失望之际,在庆丰街南段却有了意外的发现: 南街的11号、12号、13号、14号的四个门牌号连起来是一 幢王店人称之为带“雨廊”的民居。我站在廊下仰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