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厦门(鼓浪涛声)/老城记

老厦门(鼓浪涛声)/老城记
作者: 郑振铎|责编:高贝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5.40
折扣购买: 老厦门(鼓浪涛声)/老城记
ISBN: 9787520542739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我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文学史家、艺术史家、文物考古学家和翻译家。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笔名西谛、CT、郭源新等。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并和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杂志。1920年11月,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刊》。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大革命失败后,旅居巴黎。1929年回国。曾在生活书店主编《世界文库》。1932年,《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抗战爆发后,参与发起“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日报》。和许广平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联共党史》、《列宁文选》等。抗战胜利后,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办《民主周刊》。1949年以后,历任文物局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 1958年10月17日,因飞机失事遇难,年仅50岁。 一生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文学大纲》、《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创作有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佝偻集》、《欧行日记》、《山中杂记》、《短剑集》、《困学集》、《海燕》等。

内容简介

深夜,北风怒号,从我 家高楼上听来,宛如大海狂 涛在奔腾呼啸。 我爱海,每一次,我依 依不舍离开大海时,都深以 不能带一朵浪花、一滴海水 回来而引为莫大憾事。因此 ,我常常梦见海,海是那样 蔚蓝,镜面般的海水上漾出 静静的波澜,于是我更加苦 恋着大海了。 今天早晨,东方曙光是 紫蒙蒙、红艳艳的,而后升 起一轮红日,明亮的阳光透 过窗玻璃落在我的书柜上, 我的眼睛一下闪亮了。啊, 那不是我的海吗? 那是一枝细小精巧的红 珊瑚。在阳光闪耀之下,这 一株不过两寸多长的珊瑚, 忽然红得发光、耀眼、灼亮 。于是在密封的玻璃罩里浸 泡着珊瑚的海水忽然荡漾起 来了。我仿佛看到墨蓝色大 海底层,海的暗流在那儿打 着涡旋,红珊瑚就在礁岩上 ,像一丛丛随水漂荡的海藻 。稠密的热带鱼群,在幽暗 的海底阳光中,有如千千万 万点小火花,在珊瑚林里, 悠悠缥缈地游着。我望着我 书柜里的小珊瑚,我陷入了 梦幻的深思。在晶莹海水中 ,那枝红珊瑚,恍惚之间变 成一个女神;她袅娜多姿, 神情飘逸,随着她在海中的 曼舞,像从遥远的远方隐约 传来委婉动听的铃声、鼓声 、歌声,由远而近,忽高忽 低,春水一样充满柔情,饱 含蜜意。我再仔细看,那海 神不见了,还是一束小珊瑚 ,原来造成梦幻的阳光从书 柜玻璃上移开了。 刚才像是随流漂荡的海 藻,一下恢复为原来的固体 。不过,这一丛小珊瑚长得 确实像在清风中摇曳的树枝 ,在一根根红色枝丫上结着 像小米粒那样的白点。这些 细小的白点,使我想起细雪 ,想起雪地上最早绽放的一 层小小的冰凌花……这细小 的红珊瑚仿佛在对我说:“ 我不是你的海吗?你怎么又 想到原野上去了?” 我答道:“是的,你是我 的海,深情的海。” 太阳光影做完一件神奇 奥变的工作,而悄悄从书柜 上移射到我的身上、脸上, 我觉得温暖、灼热。 正是这种温热的感觉使 我又回到亚热带的南方,是 的,那是在鼓浪屿。前年我 曾在那儿的海滩上静坐了两 个小时,享受着海、阳光、 花卉凝成的色彩绚烂的热带 风情。我这北国的游人多么 想带一点儿回来永远欣赏呀 !在鼓浪屿曲曲街巷里我极 其偶然发现了这红珊瑚。我 在街头徘徊三匝,终于走进 这家店铺,买了密封在玻璃 罩内用海水浸泡的红珊瑚, 我如获至宝,非常高兴。关 于这红珊瑚的来历,当地人 告诉我来自东山岛。东山岛 我没有去过,从地图上看在 福建与广东接壤的地方,在 东山内澳外面突出于南海上 的一个半岛。从我们居住的 北方来计量,那实在是一个 遥远的地方了。但自从得到 这枝红珊瑚后,对我来说那 儿又是一个神秘美丽的地方 了。那大海之子呀,他们凭 着怎样的勇敢与智慧,从海 底采撷,装置在一只密闭的 玻璃罩内,而将南海之一滴 ,连同他们的热心与豪情慷 慨地施舍给旁人。现在,在 阳光的闪射里,于是那大海 以无比的瑰丽呈现在我的眼 前。那儿海底长着密密森林 一般的珊瑚林,这赤红的火 焰奔放的生命啊,燃烧了那 浪涌奔腾的大海。我觉得那 儿的大海是一片红霞般的海 。 是的,我分得南海之一 滴,我也就带回大海的品性 与神魄。它,在我的心灵里 ,是光明,是呐喊,是圣洁 ,是崇高。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