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奇遇/哈尔罗杰历险记

南海奇遇/哈尔罗杰历险记
作者: (美)威勒德·普赖斯|责编:张丹|译者:徐解颐
出版社: 北京少儿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28.00
折扣购买: 南海奇遇/哈尔罗杰历险记
ISBN: 9787530165492

作者简介

威勒德·普赖斯,美国作家,1883年生于加拿大,大学毕业之后,受聘于美国两个极具权威的科学机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及全国地理协会。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到世界各地进行科学考察。一生中他游历过77个国家,包括中国,足迹遍及五大洲的名山大川、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天寒地冻的极地、文明世界尚未知晓的原始部落……丰富的经历使他成为一位博物学家。 威勒德·普赖斯同时也是一位优秀青少年文学作家。他以自己多年的科学考察中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套14本的丛书《哈尔罗杰历险记》。书中内容大多为作者亲眼所见或所闻,在书中,他把严谨的考察活动和丰富的科学知识糅进情节生动、妙趣横生的故事之中,所以读来真实、生动。由于它的知识性、趣味性及故事性,这套历险记自1951年一出版就大受读者欢迎,被译成多种版本,多年来长销不衰。

内容简介

1 南海历险 约翰·亨特放下电话,坐 在那儿,沉思片刻,紧张地 把笔放在桌上。 敞开的窗户外,传来狮 子的吼声、海狗的嗥叫以及 美洲虎的咆哮。这些声者对 于初来纽约旅行的人来说, 是很恐怖的,但对于坐在桌 边的这个男人,简直算不了 什么。他是猎人,他的工作 是到天涯海角把动物活着带 回来,养在自己的野生动物 基地中,等到需要的时候, 就把它们送到一些机构:动 物园、动物博物馆、马戏团 等。 但他从未听到过像刚才 电话中那样奇怪的请求。 “哈尔!”他叫了一声,“ 进来,叫罗杰跟你一起来。 ” 他的两个儿子进屋时, 他正在看墙上的那幅太平洋 地图,然后,他转向他们。 “好了,孩子们,”他的 语调就像准备一次午后野餐 那样随便,“你们多久能准 备好起程去南海?” “爸爸,你没骗人 吧?”14岁的罗杰兴奋地问 道。 他的哥哥,哈尔,这位 即将进入大学的年轻人也努 力压抑着自己的兴奋心情。 哈尔不会因为去南海这类区 区小事就像小孩子一样高兴 。 毕竟,他已是个有经验 的猎手了。他刚刚和弟弟从 亚马孙森林寻捕动物归来, 他们带回来一些野生动物, 像美洲狮、大食蚁兽、吸血 蝙蝠、蟒蛇、王蛇、树懒和 貘。他们的父亲还能想出南 海有什么动物会比这些更新 奇、更难捕获呢? 约翰·亨特满意地看着他 的两个儿子,罗杰仍然很小 ,喜欢恶作剧,还不能成为 一个一流的猎手;哈尔是个 稳重的小伙子,他比父亲更 魁梧、强壮,让他负责亚马 孙森林中的探险是项冒险的 试验,看来很值得。现在, 可以信任他去完成更艰巨的 任务了。 “你们知道,我答应过如 果你们成功地完成了亚马孙 计划,我会让你们去南海旅 行。可我没想到你们这么快 就能走。我刚刚接到亨利? 巴辛打来的紧急电话,你们 听说过他的名字。” “他靠钢铁发了家,”哈 尔想起来了,“他要动物做 什么呢?” “他正在自己的庄园里建 一个私人水族馆,需要七海 ①中最奇特的动物。他已经 准备好了一个大池塘,你们 猜他想要什么?” “海狮。”哈尔不以为然 地答道。 “不,是一条大章鱼。” 哈尔沉不住气了:“不会 是那些10米长的怪物吧,我 们怎么能捕到那玩意儿呢? 他简直在做梦。” “还不只是那玩意儿,” 父亲看了看笔记本上用铅笔 勾过的记录,接着说,“他 想要一条虎鲨,一条飞绿鳍 鱼,一头逆戟鲸,一只海蜥 蜴,一条人鱼,一只海鳗, 一只能把潜水员夹在中间的 大始,一条琵琶值或一只海 编细。 “为什么需要这些动物? 它们大得能翻船!”哈尔不 高兴地间,“怎么……” “一只海蜈蚣,”亨特接 看者说,“一条锯鳐鱼,一 条剑鱼,还有一条大章鱼… …是的,”他又补充道。看 到哈尔脸上吃惊的表情,他 很得意:“这条章鱼要有12 米长的触手,吸盘要像餐桌 上的盘子一样大,眼睛要有 4米长……一条有着‘太平洋 噩梦’之称的章鱼。” “但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么 个庞然大物带回来呢?” “你们将租一只帆船,船 上要备有一次能装下两三个 这种庞然大物的水箱。水箱 呢?可以放在货船上运回来 。” “天啊!”罗杰有些不安 了,“我们还要自己驾驶帆 船吗?” “一点儿也不错。”父亲 严肃地说,“没有快艇,仅 仅是一只捕鱼船。你们从这 儿坐飞机去旧金山,在那儿 租条船,起航,然后就开始 工作。当然,巴辛的要求只 是你们工作的一部分,你们 还要收集公共水族馆需要的 其他各种鱼类。或许,我以 后还要给你们更多的任务, 这就看你们的表现了。你们 都想停学一年,因为你们的 年龄比班上其他人小得多, 现在,机会来了。我要试着 让你们在一年里所受的教育 比课堂上多,在日本、阿拉 斯加和非洲都有工作。能否 去完成这些工作就靠你们自 己了。” 他望着窗外,沉思了片 刻。 “我希望能跟你们一起去 ,但这里的工作太多了,” 他叹了口气,“恐怕我年纪 也太大了,已不适合这类激 烈的刺激性的工作了。”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