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财富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0.48
折扣购买: 不焦虑的女人--女人唯有放下才能得到静心
ISBN: 9787504751454
静柏心然,原名:马超。淡然笑对世间的都市修行者,当初由于对佛学的喜爱,选择了佛教哲学作为研究生进修专业。生活在尘世,自有一颗调心、治心的方法。现为专职作者,希望通过文字带给读者心灵的平和与安宁。
第一课静心,先要看破外相 对许多人来说,《金刚经》这部佛教经典并不陌 生,甚至有些朋友还能很流利地背诵出全部或部分经 文。这很好!《金刚经》被公认为是佛教的根本大法 ,其中所讲的道理深奥广博,直指人心,只当下一刻 便能化解人心中的无数烦恼。若是能够把《金刚经》 中所讲的道理融会在生活之中(一切佛法智慧本就应 该融会在现实生活之中),我们便不难发现,这些道 理十分适用于我们处理日常琐事。 大家不要觉得这些日常琐事很不起眼,就可以完 全忽视掉它们。其实,正是这些不起眼的事情,构成 了我们生活的全部或者大部分。也正是因为它们,我 们的心才有了种种悲喜愁苦。对于有些人来说,甚至 一日之中尽是为了一些琐碎事情而烦恼挂心头,竟无 一刻能得安宁。这样的日子,您觉得幸福吗?作为女 性,我们的心思本就比男人细腻,考虑的事情自然也 多,有时思来想去,竟是给自己找来了百千的烦恼。 难怪有无数女子慨叹:做女人真难!能静下心来,更 难! 若问世间有无让女人静心的秘诀,那么这部《金 刚经》正是能让女性静心、清心、安心、舒心,摆脱 烦恼,开阔心量的殊胜经典。若问这部经典为何能有 如此功效,我们还需从头说起。 不被外境干扰,靠的是智慧 《金刚经》的开头部分是这样描写的: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 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此地乞已,还至本处,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金刚经》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我曾经听佛这样说过:那时候,佛陀带领着一千 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一起修行,他们住在舍卫国的祇树 给孤独园。这座园子是舍卫国的长老给孤独施舍给佛 陀的。这一天,到了吃饭时间,佛陀穿上袈裟,端着 饭钵,赤足走进舍卫城里去乞食。在乞食之后他回到 住处,用餐完毕便收拾起袈裟,将饭钵洗净,再用清 水清洗双足,然后安静坦然地坐下。 这幅画面平常又简单,这段文字平实又凝练,但 它分明传达给我们这样一种感受:越是简单平常的生 活,越是能让心灵祥和安宁、平静安适;越是以一颗 简单平常的心面对生活,越是能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呈 现出的平静安适。 也许你会惊叹:伟大如佛陀者,每天的日常生活 也只是这样吗?那他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看来似乎 没有什么两样啊。 其实,佛陀也是从平常人一路修行而得到觉悟, 在世间解脱的。最初,他与我们本没有两样,和我们 一样有着各种烦恼。但是他比普通人更愿意思考,他 从生老病死的现象中思考,虽贵为太子,却能摈弃常 人难以舍弃的财富地位进而参悟到无上甚深的真理。 因为悟到了这些真理,佛陀成为世间最有智慧、活得 最为安适自在的人。 佛陀经过多年苦修,参悟到无上的真理。他认为 人们的心灵本来是纯净而无瑕的,人们的生命也能达 到一个相对来说圆满、自在、喜悦的状态。可为何世 人还会觉得生命苦难重重,身心疲惫呢?佛陀说,那 是因为人们的心被“无明”困扰,因无明又生出贪嗔 痴三毒,搅扰得人们内心不安、日夜不宁。人们的那 颗心,随着外境的变化而变化。当遇到顺境时,人们 便欢喜这顺境,并产生执着之心;当人们遇到逆境时 ,便会对这逆境生出极大的嗔恨。这颗心就这样反复 变化着,让自己永远活在疲累之中。 有时候,我们还会把自己焦躁不安的情绪传染给 别人。佛陀告诉我们,不论外境如何变化,我们也根 本没必要恐惧、焦虑,因为一切事物本身就是因缘和 合而成,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而你的心若能安定, 便可轻松应对一切,根本无须恐惧。 若是真能把心静下来,归拢到一处,我们也可以 像佛陀那样,即便吃着简单的食物,穿着粗糙的衣服 ,一样能自得安乐。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这种 感受平静祥和,给人以温暖和慈悲的力量。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 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 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 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 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 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金刚经》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在佛陀为数众多的弟子中有一位须菩提长老,他 从座位上站起来,袒露着右肩,右膝跪地,双手合十 ,十分恭敬地对佛陀说:“难得啊,世尊!您一向以 慈悲为怀,护持、惦念着各位菩萨,嘱咐各位菩萨。 现在,如果有一心向善的世间男女,发愿追求无上正 等正觉,追求成就最高的佛道,请问世尊,他们应该 如何长久地保持这个发心,让这发心长驻不退呢?他 们又该如何降伏心头的妄念呢?” 佛陀对须菩提说:“你的问题问得很好!须菩提 ,就如你所说的那样,如来总是护持、惦念各位菩萨 ,总是嘱咐各位菩萨。现在,你仔细听我来讲,我将 告诉你,那些一心向善、发愿成就最高佛道的男子女 人应该如何护持求道之心,又应该如何降伏心头的妄 念。” 须菩提回答:“好的,世尊!您能做出教诲,我 们心里很是欢喜,我们愿意聆听您的教诲!” 在这段简短的对话里,佛陀的慈悲平和、须菩提 的恭敬精进,都跃然于我们眼前。我们读着这样的文 字,心里也觉得舒坦起来,继而心量大开,顿感心头 烦恼减少,这就是《金刚经》的神奇之处——仅仅是 几句经文,也能让我们烦乱的心趋向宁静、安然。 在当前这个充满竞争的快节奏社会,人们的心头 总是充满各种抱怨、焦虑和恐惧,而社会上也是戾气 横行,难以让人安乐。人人都喊着“心里很累”,人 人却又都在拼命地追求财富和地位。在传统观念里, 人们都认为女性可以活得很轻松,但恰恰却是女性更 累心、更烦躁、更不安。这个时代的女性普遍都追求 经济上的独立,渴望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其实,这是 一件好事。但我们追求成功、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 与静心修心并不冲突。而且,在静心修心之后,反而 对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更有帮助,这种帮助也许并不是 体现在让你年薪翻倍,让你获得异性更多的爱,而是 体现在生命状态的整体提升上。 这也是为何在本章节一开篇,我便先描述出《金 刚经》第一品中的场景。我想告诉广大女性朋友的就 是: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是平常的,但这平常的生活 也能给我们带来安乐。我们不要把生活中的琐碎太过 当真,也不要因为生活中的琐事而自生烦恼。 也许你会觉得好笑:很多事情明明就发生在眼前 ,还有何真与不真的分别? 《金刚经》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正因为一切外相外境都是虚妄的,所以,无论是好 境遇还是坏境遇,是顺境还是逆缘,终将有过去的时 候,它们不会伴随我们一生。当我们身在顺境之中时 无须得意,在面对逆缘时自然也不必惶恐。生活中的 一切,都也只是暂时的存在,如此而已。有智慧的人 不会轻易被外境干扰到自己,有智慧的女人,总能在 纷扰变化的世间自在而无牵绊地生活着。 《金刚经》告诉女人的第一个静心智慧便是:外 境随时变化,本来无须挂牵;若能安心一处,处处都 得顺遂。 对于大多数女人们而言,她们天生缺乏安全感, 所以也害怕生命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因为她们担心自 己无力承担外境变化所带来的种种后果。《金刚经》 告诉我们,这世间万物,哪里有永远不变化的呢? 相爱时,恋人说“我会爱你一万年”。相信多数 女性都只会心生感动而不会太过当真——因为我们知 道人的寿命也不过百年,爱情再坚牢,也不会有万年 之久,即便爱情能有万年之久,可我们的身体早已腐 朽。能这样去想,这就是一种智慧。但可惜的是,很 多女人在这个问题上能看明白,但对生活中别的事情 却看不明白,这种智慧却没能延伸到现实生活里其他 的方方面面之中,着实很可惜!譬如有位女子与爱人 正处于热恋状态,在她看来,这整个人生都将变得充 满浪漫色彩。可是,这甜蜜的爱情生活没维持多久, 她就遭到爱人背叛的惨况。在失恋之后她便顿觉人生 中再无幸福可言,乃至天地之间都觉得充满痛苦,从 此心头烦恼苦痛常相伴,没有一天心能安宁。所以说 ,我们还需要一种大智慧,能让我们把人生中的各种 事相、各种境遇都看得通透。 爱情的变化还只是外境变化中的一种,而自己那 快乐或痛苦的感受,实在与他人、与外境没有什么必 然联系。你的悲喜情绪,也只是因为对外境的依赖和 执着,不如就这样观察外境,告诉自己:既然一切人 事物都有生灭变化,都在分秒之中变化无尽,那一切 人事物自然是无法依靠的,既然无法依靠,又何必执 着? 如此去观察我们周遭的一切,原本紧闭的心便豁 然洞开,原本心头堆满的烦恼也会豁然释放。这个时 候,你的心应该能静下来了。 能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万事万物的迁变易逝,这 便是《金刚经》告诉我们的人生大智慧。女性们若是 将此种智慧运用在工作、生活、爱情之中,还怕有什 么会捆绑住自己那灵妙安适的心吗?因为你无所执着 ,所以你的心头也无所挂碍,你的心自然是平静安适 的。 P1-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