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科技
原售价: 89.00
折扣价: 57.90
折扣购买: 陈氏太极老谱讲义
ISBN: 9787571428716
\" 马国兴,1943年9月生于北京,7岁开始随父修炼传统拳术内、外家功夫及基本攻防技法,青年时期即练就“骨响齐鸣”之功。后随其堂祖马金铎、表祖柳明三、师爷田京奎三人继续深造,终至懂劲之艺境,以独臂练就“浑身是手”的功夫。 他潜心于中国古典拳术理论研究,力求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认识并阐发中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形成了一套以《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及兵家理论等为核心的传统拳术理法体系。著有“中华拳术明镜录”系列书稿近百部,出版了《古拳论阐释》《龙涎集》《少林拳经阐释》等多部传统拳术著作。\"
\"时人论说“陈王廷” 陈王廷(约1600—1680),字奏庭,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通过对大量史料的分析、研究、整理可知,创造太极拳的很可能是陈王廷。陈王廷是陈家沟陈氏第九世传人,其父名抚民,祖父名思贵,均好拳习武。《陈氏家谱》说王廷又名奏庭,“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在山东称名手……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人也”,但族谱、墓碑、《温县志》都作“王廷”,故应作陈王廷。 陈王廷出身地主家庭。据《温县志》记载,在明思宗崇祯十四年(1641),陈王廷任温县“乡兵守备”,曾在山东扫荡群匪;甲申年(1644),明王朝覆亡的前后,陈王廷因日渐年长,隐居避世,造拳自娱,教授弟子儿孙。遗词上半首:“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罔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 据《陈氏拳械谱》载,陈王廷所造拳套,有太极拳( 一名十三势) 五路,长拳一百零八势一路,炮捶一路。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被他引用了二十九势。他在年老隐居期间,依据祖传之拳术,博采众家之精华,结合太极阴阳之理,参考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创造了一套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太极拳。陈王廷传授下来的有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长拳一百零八势一路,双人推手和刀、枪、剑、棍、锏等器械的武学路数。其中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的方法风格独特。陈王廷所创太极拳的主要传人有:友人蒋发,堂侄陈汝信、陈所乐等。 陈王廷在武术套路上,受戚氏的影响很大。戚氏《拳经》三十二势,综合民间古今十六家拳法,去粗取精,以三十二个姿势编成拳套,作为士兵指导活动身手的“武艺之源”。陈王廷吸取了其中二十九势,编入太极拳套路。戚氏《拳经》三十二势以“懒扎衣”为起势,陈王廷所造七套拳路,也都以“懒扎衣”为起势。圆领有腰带的衣服,自殷代一直沿用到明代。明人长服束腰,演拳时须将长服卷起塞于腰带中,以便动步踢腿。戚氏《拳经》起势“懒扎衣”,即左手撩衣塞于背部腰带,右拳横举向后,目视左前方。“懒扎衣”者,表示临敌时可随意撩衣应战,乃武艺高强、临敌不慌不忙之意。戚氏“懒扎衣”歌诀有谓:“对敌若无胆向先,空自眼明手便。”陈王廷所制拳谱和《拳经总歌》,也撷取了戚氏《拳经》歌诀文辞。陈王廷造拳的创造性成就,一是结合了导引、吐纳,使习者能在练拳时汗流而气不喘,加强柔化刚发的力量;二是结合了经络学说,创造了缠绕运转的缠丝劲练法;三是结合了阴阳学说,提出了阴阳、虚实、柔刚俱备的拳理。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的方法,乃陈王廷独创,以沾连黏随、不丢不顶、柔中寓刚、无过不及为基本原则,为太极拳学派独有的竞技方法,解决了不用护具设备、徒手练习搏击技巧和提高刺枪技术的难题。这是我国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性成就。 \" \"·传世典藏,马国兴先生毕生心血 ·深研拳谱,练就攻防致用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