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国恩文史丛谈(精)/碎金文丛

游国恩文史丛谈(精)/碎金文丛
作者: 游国恩|编者:游宝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51.00
折扣购买: 游国恩文史丛谈(精)/碎金文丛
ISBN: 9787100120432

作者简介

游国恩(1899-1978),字泽承,江西临川人,学者。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武汉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等。毕生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为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楚辞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著作有《楚辞概论》、《读骚论微》。

内容简介

此外如林和靖《咏梅》诗只改换江为诗中两个字 ,改“竹”为“疏”,“桂”为“暗”,成为古今咏 梅的绝唱。山谷《快阁》诗有云:“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形容秋天的景象,何等清空! 这两句诗简直可抵宋玉《九辩》一段。至杜甫《登高 》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二句,说 者谓十四字中有八层意思。这才真算是千锤百炼的佳 句了。总之,梅宛陵说:“凡为诗必能状难写之景如 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作诗炼句,能够如 此,便算成功。 三、炼意袁枚《续诗品·崇意》云:“意似主人 ,辞如奴婢。主弱奴强,呼之不至。穿贯无绳,散钱 委地;开千枝花,一本所系。”赵翼《论诗》有云: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 意,到了千年又觉陈。”可见作诗要以炼意为尚。因 为意不新奇,便落陈腐,即使有辞,也是言中无物, 况且字句的好坏,全以意为转移,所以这一点比前二 点还更重要。现在也举些例子来说: (一)咏雪之例《世说·言语》篇记谢安雪日集诸 儿女讲论文艺,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朗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道蕴日:“未若柳 絮因风起。”而陶诗则日:“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 洁。”张打油则日:“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 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以上就白生意,有工有拙 。 (二)别离之例《小雅·采薇》以杨柳雨雪表示久 别;而范云《别诗》则云:“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 别。昔云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又古诗以薰兰不采 ,萎同秋草喻婚姻的失时;而谢胱《王孙游》则云: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 歇。”以上就花生意,愈出愈奇。 (三)相思之例徐斡《杂诗》(一作《室思》)有云 :“自君之出矣,金翠暗无精。思君如日月,回环昼 夜生。”而张九龄复拟之云:“自君之出矣,不复理 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以上就水月生意 ,愈出愈新。前者但就相思的情言,后则就相思的人 言,是兼用古诗“相思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的意思 。 (四)叹老之例杜诗:“衰颜肯更红?”郑谷诗: “愁颜借酒红。”而白乐天诗则云:“醉貌如霜叶, 虽红不是春。”东坡《南中诗》则云:“儿童误喜朱 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山谷更进一步云:“心犹 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近代某诗家有句云 :“老去诗人似残菊,经霜被酒不能红。”以上并就 饮酒草木生意,而各极其致。 (五)明妃之例古今咏明妃者,不可胜数。杜诗《 咏怀古迹》云:“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不着议论,而意味无穷,堪称绝唱。乐天则云: “汉使若回烦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 色,莫道不如宫里时。”专就本事设想,亦极清新可 喜。王荆公则云:“归来却怪丹青手,人眼平生几曾 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明妃曲 》第一首)此又谓昭君之美本非画工所能形容,并非 毛延寿之受贿。意又翻新。赵秉文《题明妃出塞图》 则云:“无情汉月解随人,羞向天涯照妾身。闻道将 军侯万户,已将功业画麒麟。”则又咏其和戎之功, 而词旨蕴藉。若杨一清则云:“君王不是无恩泽,妾 自无钱买画师。”又别有寄托。又一诗云:“骊山举 火因褒姒,蜀道蒙尘为太真。能使明妃嫁胡虏,画工 应是汉功臣。”翻空出奇,想落天外。是以诗人贵在 创意。 (六)赤壁之例古来咏赤壁诗者亦多。杜牧之云: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 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宋人讥其不论孙氏霸业,江 东存亡,但恐失了二乔,此真三家村学究之见。二乔 被虏,他尚待言?此诗人以小喻大的意思。若袁枚的 “汉家大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便微嫌疏阔。 曹氏挟天子以令诸侯,刘祚虽存,实同魏德,何炎火 之可言?孙刘合力破曹,刘虽汉室子孙,但此役以孙 为主,孙也不能代表汉德。只赵翼一联云“乌鹊南飞 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两用诗词成语,天造地设 。不但属对工巧,而且曹氏失败的颓丧,周郎得意的 雄姿,都跃然可见,真是咏赤壁的绝唱。 四、炼声诗本韵文,炼声居其要。所以张船山《 论诗》有云:“五音凌乱不成诗,万籁无声下笔迟。 听到宫商谐畅处,此中消息几人知?”可见声音在诗 歌中的重要。原因是诗歌本用以协乐。假使被之管弦 而声音不谐,则诘屈为病。从前史思明不识文字,忽 好吟诗。每成一章,必传驿宣示,皆可绝倒。尝以樱 桃赐其子朝义及周挚(一作至),作诗日:“樱桃一笼 子,一半赤,一半黄;一半与怀王(即朝义),一半与 周挚。”左右赞美。或日:“若改为一半与周挚,一 半与怀王,则声韵相叶矣。”史大怒日:“韵是何物 !我儿岂可居周挚之下?’’(见《安禄山事迹》卷下 ,《太平广记》四百九十五“杂录”类引《芝田录》 。叶梦得《避暑录话》又作安禄山事。)这虽是一个 笑话,但诗必用韵,韵为诗的条件之一,则无疑义。 我不是说有了韵就算是诗,而是说无韵则决不是诗, ——至少不是中国的旧诗。岂但旧诗如此?凡是韵文 莫不如此。从前孙绰作一篇《天台山赋》,很是得意 。对范荣期说:“你试把我这赋丢在地下,会作金石 之声咧!”我以为所谓金石之声,就是指声调的和谐 。所以六朝人对于诗文,便极其讲究声韵,尤其是诗 。沈约提出四声八病之说,姑且不管他,后来律诗的 平仄,古诗的音节,却是不可不讲的(参见赵执信《 声调谱》诸书)。不消说普通声韵的调叶要注意,至 如全平全仄全双声全叠韵乃至一切拗体险韵,足以妨 碍自然音节的美的,都所在必避。同时又须利用联绵 词(包括双声叠韵及重音)及以声韵为双关的句子来增 加音节的美,乃至增加意义深厚的优点。 P9-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