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人欺骗了我(戴建业博文随笔集)

假如有人欺骗了我(戴建业博文随笔集)
作者: 戴建业
出版社: 海南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9.16
折扣购买: 假如有人欺骗了我(戴建业博文随笔集)
ISBN: 9787544359849

作者简介

戴建业,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组长、学术带头人,《华中学术》主编,湖北民族学院“彩虹学者”,**国立屏东教育大学客座教授。央视百家讲坛诚邀之重量级老子专家,曾出版著作多部。网易博客“2012年度十大博客(文化历史类)”之首,华中师范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位,“爱思想”网站专栏作家。

内容简介

校长,别在毕业典礼上发嗲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10年大学生毕业典 礼上因大量使用网络“潮语”一*走红后,很多大学 校长在毕业典礼上都纷纷效尤,一时间,“哥的犀利 ”、“姐的狂放”、“让**飞”、“童鞋们”、“ 有木有”、“泪牛满面”、“给力”、“神马”、“ 浮云”、“伤不起”成了校长们毕业典礼致辞的常用 语,“根叔”、“凤哥”、“晓红哥”、“纪宝宝” 成了*叫座的“艺名”。 我看了李培根先生去年在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典礼 上的致辞,其文大量使用网络“潮语”,贴近大学生 心理,迎合大学生胃口,总之,使尽一切招数来煽情 。据说十几分钟的演讲,博得了毕业生几十次掌声, 赚得了毕业生无数的眼泪,获得了毕业生极其窝心的 称呼——“根叔”。不知是有意栽花还是无心插柳, 李培根校长闯出一条迅速“走红”的终南捷径。这么 轻易就在中国教育界“走红”,让中国许多大学校长 “眼红”,于是从*牛的北大校长周其凤、清华校长 顾秉林到普通大学的校长们,在毕业典礼上都竞相使 用网络“潮语”,竞相“扮小”“装嫩”,竞相与毕 业生套近乎拉感情,好像谁能挤出毕业生的眼泪谁就 有本事,谁能赢得*多掌声谁就是好校长。套用萧统 《文选序》的话说,“踵其事而增其俗,变其本而加 其厉”。 我原来以为只有通俗作家喜欢媚俗,没想到一些 **学府的校长也热衷媚俗,而且媚俗的样子比通俗 作家*加难看。去年“根叔”的毕业演讲让我起了一 身*皮疙瘩,诸如“母校是自己可以骂几十遍,但不 许别人骂的地方”,明显是以煽情赚眼泪。一个即将 离校的毕业生,就像一个正要出嫁的女儿;前者往往 对母校依依不舍,后者对父母*一往情深。尽管平时 对父母常有怨言,对母校*常常牢骚满腹,但要离别 的时候却容易肝肠寸断,这个时候如果像“根叔”那 样一煽情,那些多愁善感的女孩子肯定泪如泉涌,那 些容易激动的青年学子肯定掌声如潮——这是典型的 投其所好和哗众取*。 如果说去年“根叔”的毕业演说还只让我起一身 *皮疙瘩,今年“凤哥”、“纪宝宝”等人东施效颦 的毕业演说就让人反胃。古人说“一之为甚,岂可再 乎”?稍懂点古代文学的人就明白,不同的场合、不 同的身份、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对象要使用不同的语 言语调,在毕业典礼上发嗲,既浅薄又俗气,校长降 格,听众肉麻。 由于自己是大学里吃粉笔灰的教书匠,我偶尔也 看看我国过去大学校长、西方和*本**学府校长的 毕业演讲。这些演讲内容不同、风格各异,但其主旨 基本都是献身学术,其风格基本都很庄重典雅,都具 有一种精神高度和思想深度。我们**大学“根叔” 、“凤哥”、“纪宝宝”这类毕业演讲,从内容到风 格都俗不可耐。其实,我并不讨厌通俗文学,也喜欢 听通俗歌曲,有时也看一下进口的肥皂剧和冯小刚那 些搞笑电影,那些追求商业利益的文学、歌曲、电视 ,它们必然要迎合大众口味,必然要看重票房价值, 它们通俗和媚俗都可以理解,但一个**高等学府的 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发嗲和媚俗,却叫人难以接*,* 叫人无法认同。 记得麻省理工学院有一任校长在毕业典礼上说: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师和学子要立志**美国和世界的 科学技术潮流,麻省人要对学术负责、对社会负责、 对人类负责。这位校长在毕业典礼上期望自己的毕业 生成为**和社会的栋梁,成为科技界的**和精英 ,他强调的是一个**学府对**和社会的担当精神 和学术雄心。2002年哈佛大学校长H萨默兹毕业典 礼的演讲题目是《从“拿”到“给”,走向独立》, 他说毕业生正处在人生的转折点上,即将从向社会“ 拿”和“吸收”,转变为向社会“给”和“奉献”; 从依赖家庭和老师,转变为独立思考、判断和选择。 萨默兹校长演讲的主题是“独立”与“奉献”。在他 通篇的演说辞中看不到一句“哥的犀利”、“姐的狂 放”这类轻佻的字眼。 自从大学创立之*起,法、德、英、美、*、俄 大学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通常都**庄重,校长在毕 业典礼上*不会用“哥的犀利”、“姐的狂放”、“ 让**飞”、“童鞋们”、“有木有”、“泪牛满面 ”这类网络“潮语”来赚得毕业生的泪水和掌声,就 像这些大学校长不会穿着运动鞋和牛仔裤参加毕业典 礼一样。一位耶鲁大学校长说,耶鲁人明白自己肩负 的学术重任,请求校友和社会贤达不断批评耶鲁的错 误,督促耶鲁人奋进。他说自己常常回顾耶鲁的过去 和思索耶鲁的未来。可是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根叔” 却说:“母校是自己可以骂几十遍,但不许别人骂的 地方。” 什么人都可以媚俗,但一个大学校长不能媚俗, 因为一个**的**学府,代表这个**的文明程度 和精神高度,**这个**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 每一个民族都有俗文化和雅文化,雅俗之间*好取得 某种平衡。不过,只有雅文化才代表这个民族的文明 水准,象牙塔里那些发明创造才代表这个民族的智力 水平。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看看世界**学府校长的胸 襟、志向和眼界,再看看我们这边校长们的做派、谈 吐和趣味,我们能对自己的大学有什么奢望呢?人家 的大学校长是**科学家、**教育家,我们的大学 校长是副部级、正厅级、副厅级,你叫“哥”如何“ 犀利”?让“姐”如何“狂放”? 校长,别在毕业典礼上发嗲,肉麻! 2011.7.6 P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