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四川科技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3.40
折扣购买: 心芯相印不忘初心
ISBN: 9787536493834
三个永无止境 人们对大自然的学习、认识与利用是永无止境的;人 们在认识、利用大自然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进化与完善是永 无止境的;推动着这两个无止境的动力,也就是人们对理 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这是我1993年到*本 考察回国后,在工厂中层管理人员大会上发表的观点。* 本面积不大,人口密集,资源**匮乏,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又遭惨败,国力大为削弱。但战后几十年间却迅速崛 起,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深思的结果就是这“三个永 无止境”。 (一)人们对大自然的学习、认识与利用是永无止境的 1.人们一直在学习、认识大自然 太极是自然,道是自然,天地是自然。自然是我们的 父母,也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必须学习自然,认识自然, 从而遵循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共生,与天地同存。 上私塾时,读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混沌初开 ,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升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大自然由阴阳二气所成。后来人们认识到太阳、地球、 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了太阳系,进而发现了银河系 ,直到看到了几千光年的星球。 老子提出了道,道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生 万物,道为天下母,是万物之源头。但道从哪里来?老子 说:“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他没有直接说,也可 能是不好说,加之“道可道,**道”,道是不可用语言 来说明的,就*令人深思。天地怎么形成?万物到底由谁 所生?多少年过去了。至今人类还在探索之中。这就决定 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必然是永无止境的。 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首先要认识大自然。大自然就 是天和地,当然还包括人。天大,地大,人也大,但是天 与地不会随着人的意志改变,人只能适应天地这个客观世 界。 举个简单的例子。古人根据地球的自转轴与其围绕太 阳公转轨道平面不垂直,地球在不同时期*到的太阳光照 不相等,且周期性变换这个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 四个季节。 在公元前104年,由邓平、落下闳等制定的《太初历》 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 置,用以指导农事。 祖祖辈辈就按季节、节气来播种、施肥、收割。如果 偏离季节、节气而作,收成就会大*影响,甚至颗粒无收 。 公元前11世纪,商末周初的数学家商高就推导出直角 三角形的三条边具有“勾三股四弦五”的关系,即勾股定 理。到1854年,德国数学家黎曼创立了黎曼几何,人们对 自然的认识上升到了新的层次。 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用数学方法阐明了 宇宙中*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 推动经典物理学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俄国科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在1869年发现了元素 周期律,发表了世界上**份元素周期表,并相继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