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涡里(1990-2013我的文化遗产保护史)

漩涡里(1990-2013我的文化遗产保护史)
作者: 冯骥才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7.80
折扣购买: 漩涡里(1990-2013我的文化遗产保护史)
ISBN: 9787020145669

作者简介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其文学创作丰富多样,题材广泛,对当代文坛和语文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其绘画创作以兼取中西的绘画技巧与含蓄深远的文学意境,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他长期致力民间文化研究,积极推动多项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

内容简介

二、从迷楼到贺秘监祠 在走南闯北举办画展的两年里,不曾想看到了 那么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从川西的大足石窟到 泰山脚下的华岩寺,从孟子故里到浙东的秋瑾故居 ,从雄奇的三峡到豪强的水泊梁山,无一处不触动 我。然而*触动并使我惊讶的,是这个伟大历史的 巨大根基正在松动。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第二 次改革浪潮雷霆万钧般地席卷大地的冲击下,任何 过往的历史事物都有被丢弃和废除的可能。如果我 只是身在天津的书斋里伏案写作,是不会知道一种 可怕的文化现实正在全国到处发生。 在山东东平县的“一线天”那块雕满摩崖造像 的巨石上,站着几个山民的孩子,手高举锤子,朝 我喊着“十块钱给你凿下一个佛头”。巨石上多半 造像已经没有佛头。我拍下许多照片,把这些情况 直接反映给山东省委,还在山东画院做了演讲,希 望山东人留住自己仅存无多的唐以前的摩崖石雕。 在重庆沙坪公园一角保存的***墓群是全国仅有 的“**”遗址。然而周围势如洪潮的房地产开发 正在逼向这一地区,我找到沙坪坝区**,请他们 保护好这个当代史重要的历史遗址。 *触动我的是上海郊外的周庄。这个触动对我 一生都很重要。 在山东济南的画展之后,就“转战”到上海。 那天,在上海美术馆的展厅里,几个上海媒体的朋 友《文汇报》的肖关鸿、《解放*报》的吴芝麟等 建议我到周庄去看看。周庄是上海周边辈分*高的 古村,去年它刚刚度过九百岁的生*。一个胡须至 少五尺长的老村子,当然要去看。当我听说明代江 南巨富沈万山的故居仍保留在这个村庄里,兴趣* 高。早在儿时看连环画,看到过一本《沈万山巧得 聚宝盆》,讲述沉湎于花天酒地中的富家子弟沈万 山*后耗尽家财,穷愁潦倒,一头撞墙寻死,竟然 意外撞出一个祖先埋藏在墙体里的聚宝盆,从此幡 然醒悟,做了一位救困扶贫的仁人义士。这个传奇 故事曾经把我迷住。我带着来自孩童时的情结走进 周庄,遭遇却**在意料之外。 这天周庄很美。虽然是初冬,树叶尽凋,那时 还没有被开发,没有游人。乳白色的雾笼罩这个幽 静的古村,石桥的栏杆上还有湿漉漉的青苔。站在 桥上看不清四周的景物,却可以听到脚下有划船声 ,空气里有鸟飞过时羽翼煽动空气的声音。待从沈 万山故居出来,烟雾飘散,我看到河边一座小木楼 ,一排窗子敞着,楼前泊着小舟,如画一般。来陪 我们游周庄的管理人员告诉我,这小楼名叫迷楼, 在周庄很有点名气。传说迷楼曾是一座小茶社,当 年柳亚子在这里搞“南社”时,常带着一些文友在 这里聚会,吟诗论文,畅议时事。渐渐村子里就传 出了闲话,说这些文人看似诗文雅聚,实际上是被 店主漂亮的女儿迷住了,于是这小楼便有了“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