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与沟通(增订第6版)

人际关系与沟通(增订第6版)
作者: 王淑俐|责编:罗明钢
出版社: 世图出版公司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5.35
折扣购买: 人际关系与沟通(增订第6版)
ISBN: 978752320494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人际金言 人际关系是最难写的一 篇文章;事事要无我、无执 ,方可好好做下去。(证严 法师,《静思语》) 为什么说“人际关系是最 难写的一篇文章”?这里当 然不是指“作文”,而是“做 人”。尤其年少轻狂、血气 方刚时,“人不痴狂枉少年” ,不能判断何谓“会做人”或 “不会做人”。很难体会“内 方外圆”或“以柔克刚”。 为什么“事事要无我、无 执,方可好好做下去”?一 般人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自 以为是,要真正做到不固执 己见、不唯我独尊很不容易 。从《论语》中可知,孔子 能够事事反求诸己、无我无 私(子绝四:毋意,毋必, 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第九》)。但平凡的我们却 常“五十步笑百步”,批评别 人“愚蠢”“顽固”“自私”“自大 ”,却看不见自己可能更加 无理取闹、不尊重人。 人生各个阶段会与不同 的人产生关系,“这些人”在 生命中占有何种地位?除了 被动接受之外,要如何“惜 缘”,与他们建立良好、持 久的关系?另外,“害人之 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与人相处时如何保护自 己、不受伤害?如何预防碰 到“诈骗集团”或爱情骗子, 无法及时脱身,甚至损失惨 重? 作家刘墉对社会百态观 察入微,以擅长“说故事”的 方式引导读者了解人性或人 际关系的“真相”(黑暗面) 。他写了《我不是教你诈》 系列畅销书,但他担心造成 “误导”,使人“过度防卫”, 所以在书的《前言》里说: “我的读者,有一半是青少 年,这本赤裸裸分析人性的 书,会不会太辣了呢?会不 会让还在念书的孩子,对未 来的社会心生恐惧?”刘墉 认为,完整的书名应该是《 我不是教你诈,是教你看清 世事》。 年轻朋友不论成长过程 受到多少呵护,终究要独立 。社会不是“无菌室”,唯有 增强自己的免疫力、抵抗力 ,看清世事的“险恶”“丑陋” ,才能避免掉入陷阱,也就 是“不要傻到被卖了,还帮 人数钞票”。积极地,还能“ 见不贤而内自省”,不做“损 人不利己”的事。能成为止 息谣言的智者,或看透人情 冷暖的笑弥勒。这份“澄清” “沉淀”的工作,若不能逐渐 或顺利完成,会因过于担心 别人“使诈”“霸凌”,而对人 际关系感到消极、不安。 网络的发达使社会充斥“ 八卦”“绯闻”“黑函”等,有 些人不负责地说出未经求证 、哗众取宠的话,因为不少 人爱听这种不实却耸动的小 道消息,构成不正常的“供 需关系”。人际关系沦为互 揭疮疤、批评谩骂的恶性循 环,很难互相欣赏、体谅合 作。 其实“世事人情”不尽如 此负面,有时只是一份人性 、一番感受、一项事实、一 种立场,无所谓好坏、对错 ,只是看事情的角度不同而 已。但从道德或价值面来看 ,还是希望能多发挥人性光 明面,培养公德心,懂得感 恩图报,能够敬老尊贤,愿 意扶助弱小,社会才能成为 一个“美丽新世界”。孩童时 我们受人关怀、照顾,有能 力之后就要反馈社会与为人 付出。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意义 与不可替代性 小牛、小马、小鸡、小 狗比人类“独立”得早,出生 不久就能站、能走;就算小 鸟“学飞”需要一些时间,仍 比人类更早“翅膀长硬”而离 巢。人类独特的“体质”—— 发展期很长,必须“依赖”他 人的帮助。因此人类天生就 有人际关系的需求与本能, 如:小宝宝知道展露天真可 爱的笑容,“讨好”照顾他的 人,让父母或亲人心甘情愿 地为他付出。小宝宝知道躲 避或放声大哭,以“警告”他 害怕的人,使他们不要靠近 或“呼叫”亲人来保护他。 即使小动物的“独立”时 间比较早,实质及情感上仍 需要与照顾它的“长者”维持 良好关系,如:紧紧跟随“ 母亲”,喜欢“母亲”的抚触 ,常常与“母亲”窝在一起。 著名的童话故事《丑小鸭》 ,即以拟人化手法描述动物 界幼儿渴望母爱及家人接纳 的“心情”。这种“人际关系” ——温暖、亲密、安全感的 需要,在美国心理学家赫楼 (H.F.Harlow)对赤毛猴的 实验中,充分得到证明。出 生不久的小猴,对“母亲”的 需要不仅是奶水哺喂的饱足 感,更是心理上与所爱相依 相偎的安全感。实验发现, 小猴除了肚子饿时会走向供 应奶水的铁丝母猴外,其余 时间大都窝在没有供应奶水 ,但柔软的绒布母猴身上。 尤其是受到惊吓时,更是紧 抱着绒布母猴。实验故意将 绒布母猴移除,小猴立即惊 慌失措,看来十分可怜。人 类不也是如此吗?“世上只 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 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