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节气过生活(凤凰生活)

跟着节气过生活(凤凰生活)
作者: 半夏 / 武善金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28.50
折扣购买: 跟着节气过生活(凤凰生活)
ISBN: 9787571317614

作者简介

半夏 ? 健康公众号「少点盐」主编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倡导者 ? 精致的90后养生少女 ? 喜欢研究中医、花草,以及做美食;擅长通过生活中的一餐一物,来经营健康而美好的生活方式;乐于分享女性保养身心的方法。 武善金 ? 执业中药师 ? 执业中医师 ? 生物学博士 ? 出于对传统文化和中医的热爱,开始学习中医。希望用自己专业的知识系统,链接前沿的生命科学与中医传统,帮助大家建立健康理念。

内容简介

晨起吃伏姜,给五脏六腑散散寒 《食宪鸿秘》上记载了一道很适合大暑吃的食物,叫作“伏姜”。它可以借助姜特有的辛香之气,在夏日里帮助我们驱散五脏六腑中的寒气。 古人一直有大暑晒伏姜的习俗,可以借大自然的热力,让姜更好地发挥效用。晒好的伏姜,可以每天早上搭配米粥一起吃,一直吃到出了三伏为止。伏姜的制作主要有两个步骤,一是腌姜,二是将腌姜与其他材料混合搅拌。腌姜用到的材料主要是生姜和白醋,我一般选用嫩姜,它的性味更温和。两者搭配在一起:一方面,可以借由醋的酸味缓和姜的辛散之气,让姜的味道更加平和,吃起来不会太冲;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姜的发散之力收回五脏六腑,更好地驱散体内的寒气。 除此之外,伏姜中还会加入花椒末、紫苏、杏仁、酱油。花椒入脾、肺、肾经,紫苏归肺、脾经,两者都是发散之物,能够配合姜,给体内的阳气鼓劲,将散寒的功效遍及上中下三焦,驱散五脏六腑的寒气。如果买不到紫苏,也可以用薄荷代替,效果也不错。杏仁有甜杏仁与苦杏仁之分,我会更推荐甜杏仁。它的滋润性比较强,主要是负责调和姜、花椒、紫苏的辛散,使伏姜更加平和。 酱油是常用的调味品,有除热去烦的功效,能解夏日的烦热。 做好的伏姜,性味平和,除了阴虚火旺、内热重的人之外,不管是孕妇还是小孩子都可以适当吃一些。 晚上贴肚脐贴,给身体补充脾阳 晚上睡觉时,建议大家贴上补充脾阳的肚脐贴。它是南怀瑾老先生在《我说参同契》里记载的一个方子,因而又被称为南怀瑾肚 脐贴。 将桂圆肉、花椒、艾绒捣烂,以2 ∶ 1 ∶ 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融合成绒状,睡觉的时候敷在肚脐上,再用胶带封上。 肚脐贴属于脐疗的一种。清代医家吴师机《理瀹骈文》在讲到脐疗时说:“中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敷脐上为第一捷法。” 意思是,对于中焦脾胃的问题,肚脐贴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缓解身体上的不舒服。 不仅如此,肚脐贴还能够“转运阴阳之气”,补充全身的阳气。肚脐又叫“神阙穴”,它内联五脏六腑,外联四肢百骸,并且此处皮肤最薄,能够很好地吸收药物本身的气息。可以说,只要肚脐处补充好了阳气,全身的阳气就可以快速充盈起来。 古人的大暑,是这样过的 大暑处于三伏中的中伏。白居易说:“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暑气逼人,实在不适合在室外游玩,于是世间万物皆是安安静 静的模样,只有植物在肆意地生长。此时我们可以在家中做些什么呢? 吃热汤面 《荆楚记》曰:“六月伏日,宜作汤饼食之,名为辟恶。” 汤饼其实就是汤面,伏日中吃汤饼的习俗大约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它最初是面片汤,也就是将调好的面片在手中撕成片,下锅煮熟,所以又叫煮饼。面食性微温,好消化,一碗热汤面吃下去,还能让人稍微出汗,达到驱邪排毒的功效。 少吃冷饮、瓜果 《食治通说》曰:“夏月不宜冷饮,何能全断?但勿宜过食冷水与生硬果、油腻、甜食,恐不消化,亦不宜多饮汤水。人能自慎,省食煎炒、咸腊、炙煿之物,自然津液常满,何必戒饮。”夏月里不宜吃冷饮、瓜果,这种说法并不是完全绝对的。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少吃辛辣油腻的东西,稍微吃点瓜果,身体也是可以自行运化这份寒湿的。不过,也不宜吃太多。 观赏萤火虫 李商隐诗云:“不辞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 鶗鴂即杜鹃,流尘即萤火虫。萤火虫到了大暑的时候,会纷纷飞出芳草,摇曳着翅膀给夏夜中带来几点星光。古人在这时,为了避暑凉夏,也会纷纷走进山林之中,赏鉴这难得的只属于大暑的美景。 大暑过后,夏日将尽。植物们像是知道这个消息,都铆足了劲生长了,仿佛在诉说:最好的时光不是过去或者未来,就是现在。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我们的身体逐渐变得迟钝,越来越容易疲劳,越来越容易生病。让我们跟随二十四节气的节奏,轻松掌握每个节气的养生要点,改善自己的饮食和心理,在美好的仪式感中轻松完成养生养颜,远离便秘、痛经、爆痘、失眠、胃痛等问题,做面色红润有光泽的元气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