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2.80
折扣购买: 胡智锋学术小品集(第四卷)(上下)
ISBN: 9787521217605
胡智锋,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传媒学术领域第一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入选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中国60年影响中国广播电视进程的60位人物”。长期从事影视文化、影视艺术、传媒艺术教学与研究。承担国家社科重大课题等项目四十余项,著有《立论中国影视》《影视文化论稿》《电视美学大纲》等著作三十余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四百余篇,成果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曾赴亚、欧、美、非、澳等大洲四十多个国家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
一起向未来: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 ——评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给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听享受,更为世界展现了新时代的中国形象。“一起向未来”,是本次冬奥会的口号,也是开幕式贯穿整场的主题。“一起”是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也是中国与世界的融合;“未来”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的未来。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科技性是本次开幕式的一大亮点。各种先进科学技术经过艺术化的运用,打造了一场令人震撼的视听盛宴。在和平鸽表演中,近七百个雪孩子在超过一万平方米的场地上翩翩起舞,而随着每个孩子的移动,其脚下都跟随着绽放雪花。这项表演是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的团队利用人工智能动态捕捉和实时渲染技术完成的。由视频摄像机实时采集场上演员的位置,再将雪花的动画无延迟、准确地生成在演员的脚下,于是形成了地面上的雪花与空中的和平鸽如影随形的效果。雪孩子的形象塑造,以及在场上通过舞蹈模拟出散落的雪花效果,都格外具有艺术美感。而流动的雪孩子脚下的虚拟雪花,一直跟随着孩子的脚步移动,这种人与雪花的互动、真实与虚拟的互动,是真正的科技与艺术的结合。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本次冬奥会开幕式,巧妙运用现代科技将中国传统文化以现代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让人耳目一新。在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环节中,中华文化中独有的节气,以影像的方式被呈现出来,不仅让不熟悉中国的观众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更让国人对节气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节气作为在农耕时代就根深蒂固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与农业和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倒计时表演中,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影像画面,不仅用到自然风景来表现此节气,还增加了与冬奥会和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农业、传统文化、体育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产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让二十四节气展现出新的活力与生命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气,在如此盛大的场合借现代科技手段得以呈现,受到全球瞩目,这彰显了中国人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倒计时结束的立春表演中,主办方对立春的表达并没有采取回归历史的传统方式,而是用翠绿色的发光杆和炫酷的光影效果,用时髦、时尚的方式来呈现春天。发光杆挥舞达到一种刚柔并济的效果,像极了初春刚发芽的嫩草,有春意勃发、生机盎然的美感。 中国与世界的融合 冬奥会不仅是中国的冬奥会,更是世界的冬奥会。中国人对世界文化尊重、包容的态度,也在开幕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运动员入场仪式中,主办方播放了世界各个国家的19首经典音乐,不同文化的音乐交相辉映、相互碰撞,拉近了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人们的心的距离,体现出中国张开双臂拥抱世界、欢迎不同文化文明融入奥运大家庭的宽广心胸。奥运会会歌演唱是由一群来自河北保定农村的孩子用希腊语完成的。这一表演不仅打破了很多人对中国山村“贫穷、落后”的固有印象,体现出中国和世界文化的融合,更是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奥运精神的尊重,以及对世界文明的敬畏。 一起向未来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国人民用融合的方式,创造了一场世界瞩目的盛典,很好地体现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和理念,以及中国人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一起向未来,是本次冬奥会的主题。全球疫情形势严峻的当下,人类面对的困难正如同冬奥会上运动健儿征服冰雪的艰难。本次冬奥会的开幕式,是对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呼吁,是对全人类共克时艰的呼吁,更是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诠释。在开幕式中,从节能减排、节约环保,到文化交融、文化自信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体现。本届冬奥会开幕式的形式之美、内容之精,令人印象深刻。在科技美学的包装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以及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热诚期望,是让中国人和世界所有人内心触动之所在。 (本文原载于《文艺报》2022年2月9日,与谢霜天合作) 见证中国影视教育、影视学术和影视艺术发展脉络 打造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话语的生动素材 深入中国特色的影视教育和研究的鲜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