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密评传(其人及其经济学)

斯密评传(其人及其经济学)
作者: 吴惠林|责编:张雪
出版社: 海南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8.40
折扣购买: 斯密评传(其人及其经济学)
ISBN: 9787544391603

作者简介

台湾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访问研究员。时任台湾经济所研究员、《经济前瞻》杂志主编。在台湾世新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台北科技大学等大学兼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经济发展、产业经济。其代表性著作有《经济学的天空》《人生经济学》《自由经济大师神髓录》《飞越黑板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的表象与真相》《从凡人到大师》等20多本专著,另有学术性文章专论100多篇,还有时事评论散见各大报刊杂志。

内容简介

简单却奇特的苏格兰家庭 1723年6月5日(这只是斯密的受洗日,其出生日期不可考),被称为“经济学始祖”的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爱丁堡(Edinburgh,Scotland)附近——法夫郡(County Fife)的柯克卡迪(Kirkcaldy)这个小商港、小渔村。 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一位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柯克卡迪的海关监督,他在亚当·斯密出生数个月前就已去世,所以斯密是一位遗腹子。斯密从小身体就不算健康,但对读书却有极大的爱好。据说斯密还曾在1726年被吉卜赛人绑架,但不久后就被释放。斯密的母亲玛格丽特。道格拉斯(Margaret Douglas)是法夫郡史特拉森得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是斯密父亲的续弦。两人结婚不到3年,玛格丽特就成为寡妇,她于是将这个自己所生的唯一的儿子取名为其丈夫的名字,以纪念其丈夫。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若无特殊原因,绝不远离其母。 求学过程 1737年,斯密在家乡接受基础教育后,随即远赴格拉斯哥(Glasgow),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就读。斯密在14岁时上大学,在我们看来,这可以说是大大地跳级,但在苏格兰却是正常的。斯密没选读较近的爱丁堡大学或圣安德鲁斯大学(St.Andrews University),可能是格拉斯哥大学设有一个将来可以转进牛津学院(College at Oxford)的奖学金之故。格拉斯哥大学的规模很小,全校只有12个教授,依该校规定,每个学生在学校就读5年、修完6种科目就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这6种科目分别是拉丁文、希腊文、道德哲学、逻辑学、数学以及自然哲学。 在格拉斯哥大学就学时,斯密勤奋用功,对他最有影响的老师是哈奇森(Francis Hutcheson,1694—1746)。哈奇森讲授道德哲学,他是第一位不用拉丁语而用英语授课的老师,上课时不带教材,不拘泥于陈规,讲课生动有趣。这门课奠定了斯密在道德哲学方面的基础。哈奇森也注意到了斯密的天赋,就将斯密写的一篇关于休谟(David Hume,1711—1776)当时出版的《人性论》(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的摘要寄给休谟。休谟看过后非常高兴,送给斯密一套《人性论》,此后休谟和斯密就建立了深厚友谊。大卫·休谟是苏格兰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被认为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1740年,斯密在得到了赴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BalliolCollege,Oxford)进修的史内尔奖学金(Snell Exhibition)后,就离开格拉斯哥大学到牛津大学去了。由于斯密只在格拉斯哥大学研读了3年,没有达到5年的门槛,因而没有获得格拉斯哥大学的硕士学位。史内尔奖学金是由格拉斯哥大学校友约翰.史内尔(John Snell)捐赠的,是为培养其学生将来担任苏格兰主教派教会,也就是圣公会(Episcopal Church)的牧师而设立的。1690年,苏格兰教会由长老会(Presbyterian)主持,该项奖学金的宗旨就无法实现了。到那个时期,所有获得奖学金者都可自由进入牛津大学任何学院,专攻任何学科。当时共有5位获得奖学金,每人每年可获40英镑,可以连续领11年。 斯密又在1742年额外得到每年8英镑5先令的华纳奖学金(Warner Exhibition)。不过,在牛津读书的费用很高,最节俭的学生每年至少也得要30英镑,而一般人则需要50英镑。因此,斯密在牛津的生活可说是十分清苦的。 牛津大学教授的薪资有其定额,由学校所获得的众多捐款支付,与学校所收的学生人数完全无关。斯密后来在《原富》这部经典中就写道:“(这些教授)甚至连假装教书都不愿做,根本就不上课!……学校的项目一般都不为学生的利益而筹划,而是为这些(捐款的)主人的利益而筹划的。”这和格拉斯哥大学完全不同,格拉斯哥大学以教学为首要任务,教授的待遇和其所收的学生人数成正比,每位学生需要给自己的任课老师付学费。 虽然牛津大学教授的教学情况不理想,斯密有所抱怨,但他对贝利奥尔学院的图书馆却很满意,因为这个图书馆藏书丰富。所以,斯密在牛津大学6年,可以说完全是通过自学而获得了深厚的学术基础。斯密研读过一些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古典著作和法国文学作品,也读了不少当代哲学著作。斯密还曾经因为房间里藏有休谟送他的《人性论》这本著作,差点被牛津开除呢!因为该书主张“道德与政治的基础是自利心”。斯密在1746年就离开牛津,虽然他的奖学金还可维持5年,但他在1749年就没有再领取。斯密有没有获得牛津大学的任何学位呢?(p3-7) 斯密有一项极其重要的胜利:他把在竞争条件下,对个人追求私利行为的系统分析置于经济学的中心地位。这个理论是《国富论》王冠上的宝石,它成了(至今仍然是)资源分配理论的基础。 —— 斯蒂格勒(诺贝尔经济学家) 尽管斯密没有创造出“自由放任(laisse- faire)”一词,但他确定了一套更为普遍的原则,这些原则为混乱的市场交易带来了概念上的清晰……他的《国富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成就之一。 —— 艾伦·格林斯潘(美联储主席) 虽然亚当·斯密生活的年代和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状态相差甚远,但有一样重要的东西一直没有变,那就是我们的人性。作为人类,我们的喜怒哀乐、欲望追求以及自身的弱点,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 拉斯·罗伯茨(斯坦福大学教授) 亚当·斯密的理论,绝非简单的“经世济民”之学,更是一种智慧、一种哲学、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在市场经济制度的演化历史中,亚当·斯密对道德和伦理的思考,始终对后世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自亚当·斯密之后,不论经济学怎样发展,终究无法超越《国富论》所开拓的思想和理论疆域,亚当·斯密的理论是不会枯竭的思想源泉。 —— 朱嘉明(维也纳大学教授) 亚当·斯密在劳动经济学领域中的贡献是很有代表性的,事实上,他的著作就是很好的榜样,加之他对这门学科完善、系统的论述,更凸显了他的重要性。 —— 熊彼特(著名经济学家) 在亚当·斯密手中,政治经济学已经发展到某种完善的地步,它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清晰的轮廓。亚当·斯密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做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 卡尔·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