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趣说万事万物由来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细说趣说万事万物由来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作者: 宿春礼
出版社: 华文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细说趣说万事万物由来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ISBN: 978750753004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 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奔向吴国,助吴 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 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 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 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 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 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 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 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 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 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 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 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 ,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这种看法是近代才有的,是闻一多先生在 《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中提出来的,现在学术界大多沿用此说 。 5.认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风土记》写道:“俗 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 6.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因历史上某些坏人生于五月五日,故有“ 不举五月子”(意为不把五月生的孩子抚养成人)之说,并由此导致端午的 一些民间风俗都是为了镇妖避邪,这纯系封建迷信。 七夕:牛郎织女鹊桥会 我国农历七月初七是人们俗称的七夕,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 女儿节”。因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又称为中国情人节。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 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 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七夕记载。 其实,关于七夕的起源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 天老牛告诉他,美丽的仙女们要到人间沐浴,让他藏在芦苇中,拿走织女 的衣裳。牛郎照做了,其他仙女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就这样 ,织女留在了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 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 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 ,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 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 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 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 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 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 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 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此外,七月初七之所以称为乞巧,是因为民间俗信这天牛郎织女会于 天河,女孩们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她们除了乞求针织女 红的技巧,同时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P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