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侦探团

自然侦探团
作者: [日]新开孝 等/著;光合作用/译
出版社: 湖南科技
原售价: 266.00
折扣价: 159.60
折扣购买: 自然侦探团
ISBN: 9787571013240

作者简介

新开孝 昆虫学家,昆虫摄影家。1958年出生于日本爱媛县,毕业于日本国立爱媛大学农业部昆虫学专业。毕业后到东京,当过教育电影的导演助手等,后来成为自由昆虫摄影家,2007年离开东京,移居宫崎县三股町。善于挖掘昆虫不可思议的生态和形态,同时还关注各种各样的动植物,除了具有昆虫摄影家独特的拍摄视角外,还擅长观察和发掘生物之间的关联。著有《一本通!凤蝶》《发现虫瘿》《后山的天蚕蛾——天蚕蛾纺织的绿色宝藏》《生啦!椿象》《虫痕图鉴》等图书。 星辉行 昆虫摄影家。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在东京都长大,毕业于日本兽医生命科学大学兽医专业。从小就对各类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养过各种各样的动植物。为了让更多恐虫人士对昆虫产生兴趣,他用自制的摄影器材拍摄出许多昆虫飞行过程的分镜照片,为青少年图书、图鉴供图,还撰写有关生物习性的文章和图书。 多田多惠子 博物学家,植物生态学者。出生于日本东京都,获得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理学博士学位,是立教大学、国际东京农工大学等大学的外聘讲师。作为一名生态学者,她广泛调查植物的繁殖策略、昆虫和植物的相互关系等。著有《发现身边植物!种子的智慧》《图鉴NEO花》《常见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图鉴&采集指南》《野外花卉生态图鉴》《令人惊讶的松果》等图书。此外还担任NHK《儿童科学电话咨询》节目的植物学老师。 关慎太郎 自然摄影师。1972年生于日本兵库县神户市。致力于保护野生动物,擅长用镜头记录身边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淡水鱼类等。曾创建AZ Relief(水陆野生动物支援救助)机构。著有《野外观察工具书——日本两栖动物图鉴》《野外观察工具书——日本爬虫图鉴》《小蝾螈出生啦!》等图书。

内容简介

通过观察虫痕出现的地点、颜色、形状和新鲜度等,可以知道留下某些虫痕的昆虫是什么。 形状奇特的虫痕是如何形成的呢?你一定想知道昆虫的真面目,而且还想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吧。 即使是你很熟悉的昆虫,也有可能不知道这种虫子会留下怎样的痕迹。 在山野、公园或庭院等地边走边注意观察虫痕,应该会发现比你想象的还要多的虫痕。 试着把寻找虫痕当成快乐的侦探活动吧。 虫痕一定会向你述说虫子们精湛的本领以及不可思议的奇特习性。 赤竹的叶片上有并排的孔洞! 在赤竹的叶片上排列着孔洞,并且每行孔洞都整齐地排在一条直线上。 这种虫痕,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虫痕的主人又是谁呢? 孔洞顺着叶脉,排列成行,同一排的孔洞大小略有不同。 有的孔洞是连着的,叶片则会在那个地方断开了。 除了赤竹叶片以外,在芒、薏苡、美人蕉等植物的叶片上也能找到这样的排孔。 解开孔洞排成一行之谜! 我一直想要解开赤竹叶片上的排孔之谜,在我努力解谜的第四年的 5 月,终于发现了虫痕的真面目。 嫩叶是紧紧地卷着的,而被啃食的正是这个地方。 把卷着的嫩叶稍微展开,就能看到孔洞。在野外条件下,随着嫩叶生长,叶片会在几天后自然展开,也就出现了排孔状的虫痕。 试着用纸来做实验吧 把折纸剪成叶片的形状,然后紧紧地卷到竹签上。 把剪刀当作虫子的嘴巴,从侧面剪开一个口子。 展开卷着的折纸(相当于赤竹的嫩芽)。 出现了和赤竹叶上的排孔相同的“虫痕”。 纸卷外侧的孔洞偏大,越靠近中心则越小。 请思考一下其中的道理。 赤竹的叶片在逐渐展开的同时,还在生长。 古猛螽不吃芒、美人蕉等的叶片,其上的虫痕肯定是别的昆虫干的。日本很多地区都没有古猛螽,在那些地 方,究竟是什么昆虫在啃食叶片呢?解谜还需继续。 用细长高脚玻璃杯盛放蜜汁的餐厅 虽然百日菊与向日葵一样,都是菊科植物,但是百日菊的每一朵小花都有细长的花冠管。 口器短的昆虫是无法享用这些花蜜的。 所以,拥有细长口器的蝴蝶们,成了这家餐厅的常客。 口器能伸展成为长长吸管,而平时,蝴蝶们会把口器一圈圈整齐地卷起来,这样就可以随身携带啦。 马缨丹的每一朵小花,也像盛满了花蜜的细长高脚杯一般。 这些细长高脚杯,既有红色的,也有黄色的。 呈现为红色的,其实是早一些开放的花朵。黄色的,则是初开的花朵,正在满心期待着昆虫们的光临。 马缨丹的花朵初开时是黄色的,随着授粉完成,会变成红色。 蝴蝶们会挑选蜜汁充沛的黄色花朵光顾。 这对马缨丹来说,可以说是正中下怀了。因为这样可以让蝴蝶们更有效率地在花朵之间来回采食,帮助马缨丹授粉。 花序外圈的红色花朵,也没有闲着,它们现在被赋予宣传推广的重任——让花序显得更突出,以吸引昆虫们进店。 不管什么样的蝴蝶,都是识别花色标记的高手哦。 细长的高脚杯上,蝶们纷至沓来。 “请享用甜美的蜜汁吧。” 为了推动“拯救水虿大作战”在学校展开,来自杉并环境 NETWORK的老师指导了学生们如何去救助水虿。孩子们纷纷拿起网兜走进了泳池。 “拯救水虿大作战”正式开始! 孩子们用网兜在水底探索着,专注地寻找水虿。最终有没有发现什么呢? 拯救水虿 “抓到啦!”泳池中不断传来孩子们的欢呼。 螳螂给人的印象通常是比较凶猛的,不过我将它放在手上时,它却意外地很老实,当然偶尔也会有要攻击我的动作…… 青纹细蟌 青纹细蟌可自如改变飞行速度及飞行路径,特别不好拍,我当时拍它可没少费工夫。 池塘边生活着一种体型优美的豆娘——青纹细蟌。它在飞行过程中可保持头部及身体位置不变,能够上下、左右自由地飞行,算是一种飞行能力较强的昆虫。(快门速度 :1/20 秒) 双重动力类型 蜻蜓目昆虫 振翅角度 45 度以下 振翅频率 15~35 次 / 秒 【特点】 这类昆虫有两对翅膀,每只翅膀都可独立运动,当然并不是说它们在飞行时一直都独立扇动。其中豆娘在飞行 时的振翅角度算是比较大的。 独特的身体构造:4 只翅膀可分别扇动 这其实是因为每个翅膀基部都长有肌肉。 蜻蜓目昆虫复眼的秘密 蜻蜓目昆虫长有由 2 万多只小眼睛组成的复眼,这有利于它们在空中觅食、寻找交配对象,而且它们具有比其他生物更多感知色彩的基因,所以看到的世界也许比人类看到的要更丰富多彩。 ★ 日本知名博物学家及生态摄影家倾情打造。 ★ 入选“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议会选定图书”和“日本儿童书籍研究会选定图书”。 ★ 视角细腻有趣。从大自然中意想不到的细微事物切入观察,层层解开谜团,以引领孩子一步步打开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大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 不是灌输式的自然科普知识讲解,而是穿插讲述故事,充满温情与人文关怀。 ★ 作者常年深入野外蹲守观察,拍摄了大量分镜、广角、微距等高清照片,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不可思议,也方便孩子们全方位地侦探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