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76
折扣购买: 明朝大败局
ISBN: 9787539991610
章宪法,铜陵人。作家,明史研究者,著有《明季闲谭》等。以杂文见长,巧于谋篇,冗精自如;语言干练冷峻,妙趣横生。
胡惟庸的名字似乎有点寒碜,其实他既不平“庸 ”,也不中“庸”。是不是“胡”作非为,一时还轮 不上他。至于他迅速上位,全靠同仁们争斗的德性, 这时他不过是离螳螂很远的一只小鸟。 参与改朝换代的,一般都不是凡人,并且一般都 不太守本分。朱元璋开国后,较之于姜子牙的“封神 ”又少了些公平,不守本分的人自然更不安分了。洪 武初年的政坛上,有两大政治势力:一是淮西集团, 一是浙东集团。淮西集团的首领李善长,封的是韩国 公,担任的是左丞相,年薪四千石;浙东集团的首领 是刘基,封的是诚意伯,担任的是御史中丞,年薪只 有二百四十石。这差别,一发工资,全都是恨啊! 朱元璋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安排?照顾“老乡” ,可能更接近事实真相。说太祖如何谋略高超,可能 有点人为拔高。毕竟,太祖原本布衣出身。政治文明 ,不存在无师自通。 不过,朱元璋的谋略是绝对不可低估的,否则他 也不可能在群雄中笑到最后。朱元璋的权力设计中, 让不属于淮西集团的刘基担任御史中丞,为的就是对 淮西集团与李善长的相权形成有效牵制。两大权力集 团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因此不可避免。 洪武元年(1368),明军攻打开封,朱元璋决定 亲自前往开封督战。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朱元 璋可以进一步彰显自己的英明伟大,同时实地考察一 下建都开封的可能。临行前,朱元璋命李善长、刘基 辅助太子留守南京。正是在这期间,刘基与李善长间 的矛盾开始爆发。 刘基饱学而智慧,认为宋、元以宽政失天下,应 吸取教训严肃纪纲。朱元璋离朝后,刘基令御史加大 监察力度,然后禀报太子处理。“纠劾无所避,人惮 其严”,刘基的人气大为上升。更让刘基高兴的是, 他逮到了一个出气的机会,当然是针对李丞相的。 中书省都事李彬是李善长的亲信,奉李善长之意 干了许多见不得人的事情,自己也贪赃枉法,这次被 刘基逮个正着。李彬依律当斩,李善长坐不住了。李 善长平时瞧刘基用不着正眼,这回有事要求人,不得 不弯腰,装出欢乐状。李善长亲自找刘基说情,刘基 心里很明白,嘴里则不断地打哈哈。刘基一面将李彬 逮捕下狱,一面急报给在开封的朱元璋。案子事实清 楚,证据确凿,朱元璋立马批示:杀! 皇上的指示,程序上必须经过丞相这里。李善长 拿着李彬案的批复,又气又急。皇上的批复就是圣旨 ,只有遵照执行一条路,自己实在没什么好主意。解 铃还须系铃人,刘基是个办案高手,绝对也是个抹案 高手,李善长只好硬着头皮再求刘基一次。 李善长这次是有备而来,直奔主题,就小儿科了 。见面之后,只与刘基聊天气。上识天文,下识地理 ,刘基应该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 李善长说:京城很久没下雨,这个时候杀人不好 吧? 按照当时的科学原理,人命关天,随便杀人,老 天会有报应。怎么报应呢?归结到气象领域,逻辑上 有两个:下雨,或不下雨。当然,不杀人的结果,也 会是这两个。 这个时候的刘基,应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温习一 遍,算算最近天气的变化。毕竟全世界的科学都不发 达,人命与气象的必然联系,所有人都信的。 但是,刘基摆出了气象泰斗的架子。刘基答:杀 李彬,天必雨! 李彬死了,雨就是没有。传说中的气象权威,刘 基面子全无。 未做风险评估,刘基很麻烦,朱元璋也很麻烦。 古代的天灾被看作是上天的警示,君王应该反省自己 。刘基偏偏职业病又犯了,他给朱元璋提了三点建议 :解散安置阵亡士卒妻的寡妇营,任其改嫁或还乡; 官府安葬死亡工匠;原张士诚手下将吏免于充军。 朱元璋一一照办了,但雨还是没下。李善长趁机 找茬,朱元璋迁怒于刘基,但只处理了他手下的一些 御史,以示惩戒。刘基日子不好过,决定辞职回家。 临行前,朱元璋为刘基点了个赞:你是个厚道人,满 朝文武都拉帮结派,只有你不,我一定不会让厚道人 吃亏的。点完赞,朱元璋还送刘基一首诗: 妙策良才建朕都,亡吴兴汉显英谟。不居凤阁调 金鼎,却入云山炼金炉。事业堪同商四老,功劳卑贱 管夷吾。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入湖。 尽管写诗不是朱元璋的强项,但御诗的内容很重 要:对刘基的全面肯定,遣词比悼词都大方啊!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