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挑战

父母:挑战
作者: 鲁道夫·德雷克斯 著 王岑卉 译
出版社: 文化发展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36.80
折扣购买: 父母:挑战
ISBN: 9787514241112

作者简介

鲁道夫·德雷库尔斯(Rudolf Dreikurs ) 于1897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72 年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去世。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系统发展为一系列实用的方法,用于理解儿童不当行为的目的,并在没有惩罚或奖励的情况下激发合作行为。他在个体心理学的应用和实践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内容简介

爱 毫无疑问,你爱你的孩子。他是你的一部分,是世上跟你最亲密的人。他的健康成长取决于你的爱。 爱被认为是人类最深刻、最美好的情感。那么,它怎么会造成如此多的不幸与痛苦?沉浸在爱意之中时,人们常常倍感折磨。爱经常被视为沉重的负担。 亲子之间的爱通常被视为最纯粹的爱,不掺杂复杂的性 欲。母爱的本质是怜悯、包容和无私奉献。然而,母亲因为这 种爱经历了多少痛苦!她们的孩子又遭受了多少痛苦!孩子应该从母爱中汲取人格发展的力量和动力。没有哪种生物像新生儿一样,需要这么多的爱。喂养和照料新生儿需要妈妈付出全部。 然而,过度的爱也可能扼杀孩子,阻碍他的成长,甚至把他彻底毁掉。这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善和美也会过度吗?我们必须认识到,人们将许多情感称为“爱”,但它们远远配不上这个称呼。日常生活中的挣扎和不稳定因素,导致了人们错误的观念和态度,使他们无法真正去爱。在他们看来,爱的唯一目的是占有,爱的本质是恐惧,爱的意图是索取,爱的过程是嫉妒。这种自私自利、不负责任的爱只考虑了行为者的愿望和需求。他们认为,正因为爱,所以才会痛苦。 真正称职的父母会把孩子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但有些父母,在专横自私的爱的驱使下,无视孩子真正的需要。他们会打扰孩子睡觉,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杰作展示给别人看,视孩子为专门用来给自己取乐的玩具。这种“爱”导致他们在不适当的时候推着婴儿车到处转,无缘无故地拥抱亲吻孩子。他们甚至拒绝按时给孩子喂食,因为“爱”使他们听不得孩子哭泣。为了体现这份“爱”,他们把孩子捧在手心里,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甚至让孩子成了家里的“小霸王”。为了确保占据孩子所有的爱,他们经常把孩子与外界隔绝开,阻止孩子与朋友玩伴进行正常的社交。这种父母把孩子变成了自己的奴隶或玩具,导致孩子要么完全无法适应正常生活,总是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给父母带来无尽的烦恼和悲伤;要么最终怨恨家庭这座金色的牢笼,变得叛逆而又固执。 但即使是纯粹无私的爱,也有着隐藏的陷阱。它会使人产生偏见,妨碍你对孩子做出公正判断。爱有权盲目,但教育不该盲目。如果你爱孩子,就容易忽略他的过失,这自然会导致他越做越过分。你也可能对孩子评价过高,鼓励他对自身价值形成错误认知。因此,你对孩子的爱可能会使亲子关系变得复杂。就像其他任何形式的爱一样,它容易导致你对所爱之人产生某种依赖。你可能会变成孩子顺手可用的工具,而不是他的向导和老师。 焦虑 当父母对孩子的爱与焦虑交织在一起,情况就更麻烦了。灰心丧气的人很容易高估人性的脆弱和周遭世界的敌意。这种人成为父母后,会时刻为孩子感到焦虑。因为在所有的生物中,婴儿无疑是最无助的。过度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这是一种人格缺陷。如果你质疑自己应对人生的能力,就会认为孩子也无法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反过来,你越是自信,就会对孩子越有信心,相信孩子自身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人父母的焦虑来源有许多,其中之一就是前面提到的“自私的爱”。自私地爱孩子的父母一般都是胆小怕事、灰心丧气的人。他们担心自己的安危,觉得时刻面临威胁,不愿面对任何风险。他们对孩子非常依恋,失去一个孩子对他们来说是可怕的打击。幸运的是,不是所有人都把“失去孩子的可能性”当作教育的重心,进而对孩子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责任感往往会进一步加剧你的焦虑。你可能一直活在恐惧之中,生怕自己忽视某些重要责任,并将孩子的小缺点无限放大,甚至认为孩子无可救药。你对训练孩子的实用知识了解越少,就会觉得自己肩头责任越重。 正如爱会导致你高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身心健康的焦虑则会让你高估孩子的缺点,这两件事可能同时发生。在某一时刻,孩子似乎处于完美的巅峰,但与此同时,他全身上下又充满了缺点,似乎预示着不幸的未来。 期望 如果你同时展现出高估和低估孩子的倾向,那你可能是个雄心勃勃的家长,期望孩子能满足你自己在人生中未能实现的欲望。这种希望通过孩子满足自身欲望的想法,只会加剧“为孩子骄傲”和“对孩子不满”之间的冲突。因为你设定的过高成就标准,孩子实在难以企及。 你应该对孩子抱有什么样的期望?有些人可能认为,只要孩子成为快乐且有用的人,父母就会感到满足。但不幸的是,许多父母都认为,孩子来到人世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也就是替爸爸妈妈赢得迟来的满足、荣誉和快乐。有些雄心勃勃的父母渴望看到孩子成为有权有势的人。如果父母因为受教育程度低吃过苦头,就会希望孩子成为学者;如果父母一辈子都在辛勤劳作,就会希望孩子过上安逸享乐的生活;如果父母对异性的爱感到失望,就会借孩子的爱来填补自己未经满足的欲望。跟男人交往时频频受挫的女人,可能会把儿子看成属于自己的男人。她永远不会失去儿子,儿子也永远不会对她不忠。 所有这些欲望和期待将孩子变成了父母争斗的棋子,尤其是当父母处于敌对状态时。孩子被拉过来扯过去,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会让父母双方都失望。总的来说,父母的期望更可能落空,而不是得到满足。孩子必须过自己的生活,因为他追求目标的动机与父母截然不同。 父母只有好好学习, 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儿童教育心理学奠基之作,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石。自出版以来受到众多父母的推崇。 ▲要想养出优秀的孩子,自己需要先成为优秀的父母。激发父母去思考自己的育儿方式和态度。 ▲写给00后父母的养育方案,提供有效的引导和训练孩子的有效方案,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书中提供众多实用有效的方法技巧:学会利用自然后果是训练孩子的有效方法之一;给孩子的明确的、刻意的、持续的激励;应尽量多观察、少干涉孩子的行为。 无论你在育儿过程中遇到多少困难,无论它们看起来多么微不足道或多么可怕,你总有改进的机会。反思自己对待孩子的方法和态度,永远都不是多余的,也永远都不晚。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孩子绝不会变成小天使,但你始终可以成为更好的父母。 ——[美]鲁道夫.德雷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