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立信会计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8.70
折扣购买: 修心三不(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
ISBN: 9787542942005
屈原很愤怒,愤怒楚怀王的昏庸。 当楚怀王知道张仪只是戏弄自己时,很生气,先 后两次兴师伐秦,却因失去合作伙伴齐国的接应,被 秦国打败了。此时的楚怀王稍有醒悟,“悔不用屈原 之策”。于是,屈原复出。 而此时,还是那个张仪,贿赂了楚国王后郑袖等 贵族,他们在楚怀王面前一番花言巧语之后,楚怀王 竟与秦王结下婚姻关系。待出使齐国的屈原回来后, 木已成舟。这次,屈原遭到了流放。屈原愈加愤怒。 公元前299年,秦国又攻打楚国,夺取了楚国的8 座城市。趁此形势,秦昭王“邀请”楚怀王在武关相 会。屈原此时已从汉北的流放地返回,他力劝楚怀王 不要赴会,楚怀王不听。结果,楚怀王一进入武关, 就被秦军扣留,并劫往咸阳。不久,楚襄王即位。 屈原斥责公子兰不该劝楚怀王进人秦国,以致楚 怀王死在秦国,又斥责公子兰不该怂恿楚襄王向秦国 屈膝投降。不甘处于政治下风的公子兰向楚襄王进谗 言.楚襄王听信公子兰的话,屈原便第二次被流放到 南方的荒僻地区。至此,屈原愤怒到了极点。 合纵抗秦,进而统一六国,是屈原胸中的政治理 想。然而,残酷的现实将这一理想撞得粉碎。如果说 屈原第一次被流放心中虽有愤怒,但对楚怀王还心存 一丝幻想,那么到了第二次被流放时,这种愤怒已经 演化为绝望。屈原觉得别无选择,于是投汨罗江而死 。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例如,当一个“成 功人士”突然间发现自己拥有的一切都不再真实,所 有在乎的人和事,随时都会化为灰烬,这时哪怕一个 毫不相关的人漫不经心的一句话,都会刺伤他。他万 念俱灰,自己生命中永远不可替代、无法复制的那一 部分,就会从此消失。留给自己的,只有无尽的悲伤 、悔恨——为什么当时自己没有作出另一种选择:不 要让儿子去参加这次比赛,不要去那个加油站,不要 打开自己的远光灯……随后,在彻底的绝望中,诅咒 这个世界,诅咒信仰的神明,诅咒自己。 翻翻报纸的社会新闻版.我们会看到类似的故事 :被解雇的职员闯进办公室,持刀刺伤自己的上司; 看上去唯唯诺诺的丈夫,杀害自己的妻子之后自杀身 亡;品学兼优的留学生,持枪袭击同胞,震惊校园… …他们的亲朋好友总会在事后感叹:“他看起来是个 很不错的人,真不敢相信会作出这样的事来。”他们 没有看到,那些积压在人心里的愤怒,是如何在长期 压抑中逐渐膨胀,最终变得不可收拾的。 内心压抑的愤怒始于否认、沉默和回避,积压久 了会让人从心里面垮掉。在冲突之后我们经常听到这 样的话:“我没有生气,只是挺失望的。”心理学家 告诉我们,说这话的人,确确实实是生气了,只是他 自己不愿意承认而已。但是否认并不能让他的怒气消 失,他们更愿意躲开惹自己生气的那个人和那种场景 ,刻意保持距离。 这是被压抑的愤怒。郁积的愤怒通常会以一种被 称为“消极攻击”的行为表现出来,比如,对别人的 要求不理不睬——你让他干什么,他偏不干什么;你 指东,他偏要往西。 愤怒是为了让人们能积极地去面对那个伤害了自 己的人或事,如果人们没有这么做,愤怒就会累积。 心理学家称:“如果多年来我们一再遭遇委屈, 我们情感的承受力就会耗尽。”这时就会出现两种情 况:其一。我们会把多年来积压在心里的愤怒发泄在 身边的人身上;其二,我们会变得抑郁,感情会渐渐 枯萎,失去了对生命的热情,变得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第一种情况会产生破坏性的行为,第二种情况就是 绝望了。 生活中,愤怒无处不在:夫妻间吵架拌嘴,员工 对老板的抱怨指责,孩子顶撞父母或者父母责骂孩子 ,甚至下班路上的拥堵,也能让我们坐在车里,一边 狂按喇叭,一边破口大骂…… 从小到大我们被一再告知发怒是不好的,那些直 接或者间接的生活经验也让我们知道,发怒的“破坏 力”有多大——失去朋友,得罪亲人或者丢掉饭碗。 可问题是,当我们“怒从心头起”的时候。如果没有 适当的渠道发泄的话,我们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绝 望。 P8-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