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6.10
折扣购买: 骑着鹿穿越森林
ISBN: 9787559617538
小托夫,生于1994年,青年作家。河南省淮阳县人。作品在《人民文学》《小说选刊》《文艺风赏》《芙蓉》《朔方》《牡丹》《作品》等刊物发表,著有长篇《骑着鹿穿越森林》,短篇故事集《去年冬天在坎坎坎弄巴》。 行文风格多变,推崇简约美,取材别致,尤擅捕捉瞬间的灵光。时常凭借超拔的想象力,打破时间与地域的桎梏,绽放出奇丽的奇幻之花。
壁炉里火光渐渐暗下来,屋里又冷了些。哈库在 出门之前往自己身上套了一件水獭皮冬袄,然后在炉 边的柈子堆里拣了几根柴,丢到了炉膛里,以保证火 势的持续,以及屋内的温暖。年仅十岁的小巴图害了 感冒,吃过晚饭和感冒药就早早睡下了,哈库在他的 棉被上又加了一层羊毛毯子。巴图正是嗜睡的年纪, 加上感冒引起的困倦,脑袋一沾枕头,他就入睡了。 随后,哈库走出屋外,零下二十度的寒气扑面而来。 放眼而去,旷野被淡蓝色的夜空所笼罩,大地则披了 一层白色的雪毯。冰原镇的冬天只有一种颜色,那就 是亘古如一的冷白色。哈库向着镇子里走去。这时候 ,镇上的酒馆开始汇聚人气。 冰原镇坐落在中俄交界处临近的原始森林中,虽 然隶属中国,但地处偏僻,很不为大多数国人所熟知 。这里的人早先是靠着打猎和驯养驯鹿生存的,千百 年来在森林中过着游牧生活,但十多年前这种情况发 生了变化,森林中的猎人接受了政府的倡导,放弃了 游牧生活,迁居到山下,在冰原镇安居。后来政府着 手开采森林资源,冰原镇的人现在都靠伐木为生。靠 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也不例外。伐木业在最近这 些年里繁荣发展,伐木是当地居民最主要的谋生方式 。最近,有小道消息称,政府即将禁伐。 此刻是下午四点,在冬天的冰原镇,此时已算入 夜了。 哈库住在镇子的外围,毗邻一座山岭。房子是他 自己动手盖的。住在这里的只有他一户,他喜欢清静 ,也没觉得孤单。但入夜后就不一样了,他好喝酒, 每晚都要去妮娜酒馆喝个痛快。妮娜酒馆是以老板娘 妮娜的名字命名的,平常都是她一人经营、照料,她 男人瓦沙也由她照顾。前几年瓦沙喝酒喝得中风,结 果手脚都变得不灵活,妮娜不让他再去伐木,说她能 靠着酒馆养家。瓦沙心高气傲,不愿被人看作吃软饭 的,每天照样斜着身子跟着工友去伐木。他的动作慢 了,只能按照半个人的劳动力拿工资。后来出事也是 因为他的手脚不灵活,动作慢半拍,没及时躲闪,他 被一棵伐倒的桦树砸坏了身子,从此瘫在炕上,不能 行走。他瘫倒的那一年是二十七岁,这三年来吃喝拉 撒全靠妮娜伺候。他、妮娜、哈库,都是同一年生人 ,今年三十岁。 镇上传言哈库和妮娜背地里好上了。 哈库掀开酒馆的门帘,屋内蒸腾的热气直往外涌 。 妮娜正在给客人斟酒,看到哈库进来,她的嘴角 不经意地露出一抹笑意,向靠窗的角落努了努嘴,示 意他坐那里。那里有一张台面空着的双人桌。哈库环 顾一眼,人不多,都认识。有的看到哈库了,开始打 招呼,邀请哈库过去坐。哈库笑着谢绝了,继续向那 张双人桌走去。在哈库落座之前,妮娜赶了过来,替 哈库取下肩上的水獭皮冬袄。她把冬袄挂在墙上的木 钉上之后,才把左手擎着的托盘放在桌上。托盘里有 ◎新锐作家 简书签约作者,新生代文学代表人物,观照内心,对话自然。丰富的想象力与现实之间碰撞出的力作,与自然、与万物生灵亲切对话,绵延出一段新旧时代的变迁,为消逝的文明献上一曲挽歌。 ◎视角独特 独树一帜的视角,将关注点落在边境之地与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上,关注行将消失的文明,关注现代化进程对古老习俗的冲击。白桦林、厚厚的积雪、湖泊、酒馆、驯鹿——读者由这些宛如梦境的意象出发,仿似真的骑着一只白色驯鹿,穿过一帧帧异域风情满溢的画面,为各色人物的命运走向或欢欣或唏嘘。 ◎名家推荐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王祥夫倾情作序;科幻作家、雨果奖得主郝景芳阅后推荐;青年作家古里果、潘云贵诚意推荐。 小托夫的小说让我想到他与自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又让我想到梵高——梵高笔下的草垛,梵高笔下的星空,梵高笔下的繁星般的花朵,是艺术之笔让这些东西有了不朽的生命,从而永远焕发着它们动人的风姿。——王祥夫 小托夫的笔下藏着很大的野心,他是要以*俭省的笔法,高度个性化的故事,勾勒出整个“鄂温克族”历史与文化的纵深景象,以及这种景象在时代背景下的变迁。难度不可谓不大。总体而言,作者较好地驾驭了自己的野心,而不是相反。小说狂野、粗粝而又不失温情,裹挟着一层英雄主义似的浪漫和神奇小说式的奇幻。人物间的情感硬朗、浓烈,但却是以一种浅淡、冷静的笔触一点点释放出来的。这种对峙、辩证和自相激活的文字,不仅顺利避免了刻板和呆滞,而且游刃有余,让人物与时空背景相得益彰。——梁豪,作家,《人民文学》杂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