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63.80
折扣价: 39.00
折扣购买: 张伯苓(欲成事者须带三分傻气)/百年中国名人演讲
ISBN: 9787520540025
张伯苓(1876—1951),原名寿春,天津人。张伯苓是南开小学、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等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办者,他与严修先生一起制定了南开“允公允能”校训;主张德、智、体三育并重,尤重德育;提倡科学,重视体育运动。著作编为《张伯苓教育言论选集》等。
奋斗即是生活的方法 1925年5月4日 ① 本文是张伯苓在南开学校高中集会上的演讲。 ② 近几个月以来, 我对于公众聚会, 可以辞脱的总辞脱。因为我连月来都在解决零星片段的问题, 心思也就不能联络一贯, 说出话来恐怕也没甚意义, 所以我不愿参加聚会演说。但有几次不能辞脱, 不可不去说几句话的。如同在津的出校同学上次在国民饭店春宴, 到的人数很多, 主席马千里先生要我演讲, 我就用了十分钟的工夫, 谈了会儿话; 春假的时候, 北京的南开同学会在京会宴, 主席也叫我做十五分钟的谈话。这两次的谈话, 意旨都是一样的,不过字句间有不同。这两次谈话时间都很短, 不能畅所欲言。我本想用几天的工夫, 将那番谈话的意旨演绎出来,和你们谈谈; 但这几天我仍然在解决着片段的问题, 直到今天早晨, 才抽暇想了想, 现在就和你们说。 我谈话意旨的大概是奋斗即是快乐, 或者说奋斗即是生活的方法。当时在座的出校同学, 都是已经脱离学校,在社会上寻生活的。他们既然在各界任事, 顺逆也有不同,但是, 假若一遇到逆意困难的事就精神颓丧, 不高兴, 那么, 做事的能力也就一天一天减少, 生活还有什么趣味?所以我对他们说: “处世要有奋斗精神, 要抱乐观态度。失败了, 再继续着奋斗。我们并不是决一死战, 一次失败,就永远失败了, 没有进取的机会。我们应当仍然向前干去,努力, 奋斗。即使偶尔侥幸胜了, 也不要以此自骄自满,仍然本着奋斗的精神, 向前途努力。但是还有一样很紧要的, 就是抱乐观态度, 不要对于生活和环境发生厌倦。比如你家庭中天天见面的陈设, 年年如此, 丝毫不改, 久后就怕生厌了; 那么你何不将陈设的地位改换一下, 或者加些油漆, 不也就焕然一新了么。讲个笑话吧, 诸位结婚都已多年了, 假如对于诸位的夫人感着太熟习、太平凡了,那么, 何不给她做件新的衣服穿穿, 不也就换了个样儿么。人的生活能够永新, 他的精神也就永新, 而他对于奋斗,也就自然感着兴趣了。” 我这番话, 你们也许不懂, 这因为你们还年青, 还没有经验。在京的出校同学, 大多都是四十岁内外了, 他们踏进社会已有十几二十年, 并且现在都有职业, 也经过些艰难困苦。我看他们都能了解我的意旨。他们在校的时候,我也曾和你们现在谈话一样和他们谈话, 这次不过是在他们在人生的旅程的中途, 我再提醒他们一句罢了。你们将来也是要走向人生的大道上去的, 那么我何不现在就告诉你们, 保持着你们的生活, 使它永新; 保持着你们的精神,使它永新; 本着这个永新的精神, 来应付这人生一切的问题呢? 我总以为, 世界上的一切是人创造的。我们的生活是创造的生活。我们应该本着奋斗的精神, 创造一切, 解决一切。能够如此, 你才能对生活发生兴味。否则虽然你年龄幼稚, 而你的精神却已衰老了。我们更不应该对于现在感着满足, 因为我们生活的目的是奋斗, 不是一时的成功,是长进, 不是满足。我们能说, 我们只要长进到某一地位,奋斗到某一步骤就行吗? 我小时候曾见一富家子弟, 那时他已二十多岁了, 染了吸鸦片的嗜好, 每天睡到下午五时才起身, 冬天披了重裘还嫌冷。这种生活岂不是受累吗?哪儿来的快乐? 我那时批评他是没福享受。现在看来, 原是他自己不能奋斗。而考察他不能奋斗的原因, 却是他家富有, 他对于当时的生活已感着满足, 不想再上进。如此看来, 多财的确是消磨青年人志气的大原因。青年志气一消磨, 对于生活觉不出兴趣, 事事都觉着呆板、单调, 对于年年的花发、旦夕的风雨, 都怀着厌倦, 那生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倒不如自杀了。其实, 生活是那么无意义吗?是那么困难而枯燥吗? 那却不然, 只是他自己没有志气、精神颓丧罢了。 那么, 怎么可以使我们感着生活的兴趣呢? 唯一的答案, 就是奋斗! 我们须放大眼光, 勿对于一己的利害患得患失。我们应做有益于群众的事业。侥幸胜了, 不足为喜,因为我们的目的只在一辈子的奋斗, 而不在一时的胜利。假如败了, 也不要失望, 因为失望能使你精神颓丧, 减少你奋进的勇气。有人批评我是苦命的牛, 要拖一辈子的车。不错, 让我拖一辈子的车, 这就是我的希望, 这就是我生活的目的。 近百年来, 科学发达, 知道人类是逐渐演进的。那么,我们的生活, 当然要永远向前进步。我们应该认定: 不断地长进, 是我们生活的目的; 永远地奋斗, 是我们生活的方法。我们绝对不能故步自封, 安于现状。我们须本着奋斗的精神, 采取乐观的态度, 从事于我们的创造的生活。 原编者按: 上期( 《南开周刊》一二一期) 特载栏刊登《奋斗即是生活的方法》一稿, 据校长与记者个人谈话云, 除该稿所记各节外, 尚有余意未申者, 特为补录如下:人类生活永新, 则对于奋斗不致厌倦。唯更新生活之方法, 亦须出以慎重。其能处之既久而增加吾人之奋斗能力与勇气者, 斯为有益的、良善的变换。若处之久而反将吾人奋斗之能力与勇气消磨减少, 则又何贵有此一变换哉?故当吾人更新生活之际, 其最须注意之前提, 即吾人所谓之新的生活, 是否能增加吾人奋斗之能力与勇气。换言之,亦即是否能有益于吾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