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智慧妈妈必修的12堂课

现代智慧妈妈必修的12堂课
作者: 伊敏芳//陶志琼
出版社: 知识产权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6.80
折扣购买: 现代智慧妈妈必修的12堂课
ISBN: 978751302595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孩子从出生至2岁左右,是智力发展的感知运动 阶段。在这个阶段的 初期即新生儿时期,婴儿所能做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反 射性动作,如吮吸、 啼哭。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感觉运动接触,也就是说, 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 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从刚出生时婴儿仅有的 诸如吸吮、哭叫、视 听等反射性动作开始,随着大脑及身体各器官的成熟 ,在与环境的相互作 用中,到这个阶段结束的时候,婴儿渐渐形成了随意 有组织的活动。 感知运动阶段包括六个分阶段: 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即反射练习期:孩子 出生后,以先天的无 条件反射适应外界环境,并且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 反射结构更加巩固, 比如说使吮吸奶头的动作变得更有把握,还扩展了原 先的反射,比如说从 本能的吸吮奶头扩展到吸吮拇指、玩具,在东西未接 触到嘴时就作吸吮动 作等。这一阶段称为反射练习期。 第二分阶段(1~4、5月)即习惯动作时期:在先 天反射的基础上,儿 童通过整合作用,把个别的动作连接起来,形成了一 些新的习惯,如寻找 声源如妈妈的声音或电视里发出的声音,用眼睛追随 运动的物体,如在其 眼前晃动的彩球。这一阶段称为习惯动作时期。 第三分阶段(4、5~9个月)即有目的动作形成时 期:儿童在视觉与抓 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能用手摸、摆弄周围的物体 。活动不再限于人自 身,开始涉及对事物的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 来进一步引起孩子对 它的动作。即孩子与物体之间通过动作和动作结果造 成的影响发生了循环 关系,最后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作结果(目的)产生 分化,出现了为达 到某一目的而行使的动作,如孩子看到一个能发出声 响的铃铛在自己前面, 就会伸手去拿,这个分阶段称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 第四分阶段(9~11、12个月)即手段与目的的分 化和协调期:目的与 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一些动作格式被当作 目的,另一些动作格 式则被当作手段使用。儿童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格式来 对付新遇到的事物, 如用抓、推、敲、打等多种动作。但该阶段儿童只会 运用已有的行动格式, 还不会创造或发现新的动作顺应世界。此阶段称为手 段与目的的分化并协 调期。在感知运动阶段的这个分阶段,儿童智力的成 长突出地表现在逐渐 形成物体永久性的意识。所谓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就是 指:当一个物体(如 爸爸妈妈、玩具)在婴儿面前的时候,婴儿知道这个 人或物,而当这个物体 不在其眼前的时候,他能认识到此物尽管当前摸不着 、看不见也听不到, 但仍然是存在的。例如爸爸妈妈离开了,但婴儿相信 他们还会出现,被大 人藏起的玩具还在什么地方,翻开被子,打开抽屉, 还应该可以找得到。 第五分阶段(1~1.5岁)即尝试错误期:通过加 入新的动作成分之后的 尝试错误,第一次有目的的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 如孩子拿不到放在桌 子的东西,会知道爬上凳子去拿。但是,这时的儿童 还没有形成沿着一定 的方向,有目的地去构成新方法的能力,新方法的发 现纯属尝试中的偶然, 如儿童拿着电视摇控板乱按,偶然对着电视按到了开 关键,把电视打开了。 此阶段被称为“尝试错误期”。 第六分阶段(1.5~2岁)即模仿形成期:显著特 征是儿童除了用身体和 外部动作来寻找新方法外,开始在头脑里用“内部联 合”方式解决新问题。 如一个2岁的孩子看到妈妈一看书时就戴上眼镜,一 天,他趁妈妈把眼镜 放在茶几上的时候,悄悄拿来一本书,并戴上妈妈的 眼镜开始“读书”。这 是好些孩子都做过的事情。运用表象模仿别人发生过 的行为来解决眼前的 问题,标志着感知动作期的结束,新阶段的开始。这 个阶段被称为模仿期。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与感知运动阶段相比,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智慧在 质的方面有了新的飞 跃。到前运算阶段,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得到了巩固, 动作大量内化。随着 语言的快速发展及初步完善,儿童频繁地借助语言符 号与象征符号代替夕} 界事物,重视外部活动。P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