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若缺褚时健

大成若缺褚时健
作者: 李林栋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0.90
折扣购买: 大成若缺褚时健
ISBN: 9787229117283

作者简介

李林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先后在民政部、《经济日报》等部门和机构任职,后创办《环球企业家》杂志并任总编辑,现为社会公益组织网时读书会会长。著有《送你一束红烛》《青春不是候鸟》《留给八十年代的背影》《散文是会生长的》等作品,并荣获多种奖项。

内容简介

见证的开端 1987年11月中旬,中国厂长(经理)工作研究会在 贵阳铝厂召开年会。我当时作为《经济日报》下属《 中国企业家》杂志的一名记者参与了此次盛会,并在 有限的会期里不但采访了会长沙叶,而且先后采访了 当时业已闻名全国的优秀企业家鲁冠球、马胜利(前 者的采访文章很快发表于多种报刊,后者的采访文章 在《中国企业家》杂志发表后,又被《新华文摘》两 期连载)等人。没想到的是,会期虽短,会后的“安 排”却令人十分惊喜。 据说会后有两条路线进行“疏散”:一条是走长 江三峡乘船,一条是到春城昆明乘机,与会者均可二 选其一。 作为曾在西双版纳“上山下乡”5年半之久的一 名老知青,我当时还有什么可选择的呢,当然是“走 昆明”!可在自贵阳乘车去昆明的路上我也不能不想 :此去“中转”,毕竟时间有限,难道我就是到那里 “一日游”之后就走吗? 不行!云南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应该为那里的企 业家们做点事情,这既是我的职责所系,也是我的亲 情所由。我应该这样去努力! 心虽有志但考量当时的大环境,我不免担心自己 的小小志向无法实现:云南当时有什么出名的企业家 吗?没听说过。起码在当时与会的全国优秀企业家中 ,我没有发现,也许我孤陋寡闻,但确实闻所未闻。 就在这样的苦思无解中,昆明到了。既然特意于 此“中转”,组织行动者当然有“精彩的节目”安排 ,但我已暗自决定“脱离组织”,独自一人去云南省 经委“求解”。 在省经委的所在地五华山,我非常顺利地先后见 到了省经委企管处的副处长盛大勇和我们《经济日报 》驻云南记者站的站长刘瑞麟。其实之前我与他们素 未谋面,但事情就是如此机缘巧合,我竟然与他们二 人一见如故。特别是瑞麟兄,因为同属一个报社,对 我更是亲热有加。 记得他拉我在他那个站址也许还兼自家的小屋吃 了一顿饭。席间,自然谈及我此行的目的,瑞麟兄听 我口气,便明了我想要为“第二故乡”做点事的心愿 。善解人意的他边吃边思索起来,云南有什么企业家 值得向我推荐的。 饭饱之时,他忽然说: “我们这儿有个烟厂的 厂长,你见不见?” 我说:“什么厂长呀?” 他说: “玉溪卷烟厂厂长,叫褚时健。正在这 里开会,快散了。” 我说: “好吧。” 就这样,我放下筷子,出门,步行前往褚时健的 开会地点。 一路上,瑞麟兄向我介绍此褚姓厂长的过人之处 :1979年,他以51岁的“企业界高龄”入主玉溪卷烟 厂,当时,整个玉溪卷烟厂的产量不足30万箱。 在褚厂长带领下,烟厂由连年亏损开始盈利。“ 褚厂长为了烟厂,敢干!”瑞麟兄极赞此人,在他口 中,褚厂长先是大刀阔斧地对厂子进行了改革,后向 国家进行了大额贷款,几乎揽下了云南全部的外汇总 额2300万美元用于购买设备, “现在,这厂子里的 设备几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了!” 我想,得瑞麟兄如此赞誉,并大力为我引荐的这 位卷烟厂的厂长必然有其不同凡响之处。看来,我想 实现职责兼顾亲情之愿有望了!内心欣喜,愈加想要 早些见到这位“企业家豪杰”,脚下不免行路更快了 一些。 幸好,前行未几,便在一条小路上碰见了刚散会 出来的褚时健。 但褚时健给我的第一印象却是一个极普通的人, 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目了然的云南汉子。这样的人,在 亚热带的温暖阳光下,我曾见过很多。他们皮肤黝黑 ,说话直接,朴实得像地上的石头一样。 但褚时健又有不同,他一开口,话虽寻常却又深 蕴热情: “走吧,跟我到厂里去看看。”这就是褚 时健跟我说的第一句话。这不仅开启了我的第一次玉 溪卷烟厂之行,而且让我从此见证了“褚时健是怎样 炼成的”这卷当代作品的一页又一页…… 因此,我不能不时常想起刘瑞麟。不过现在想来 又非常奇怪,以昆明或北京为经纬,我们的生命轨迹 竟然只交集过那难忘的一瞬。但人生的有些时候,一 瞬就是永恒。 后来我注意到,玉溪卷烟厂发展壮大为红塔集团 后,无论是瑞麟兄还是盛大勇,还有我另一个朋友— —《云南日报》专跑经济口的著名记者缪晓阳,都先 后投奔了褚时健,并且都被“老褚”一一安排在了相 应的领导岗位上。于此一斑,可见褚时健当时的气场 有多么强大,而他识人用人的能力又是多么不同凡响 ! 当然,后来随着他本人的“折戟沉沙铁未销”, 那些追随在他左右的“红塔精英”们,包括刘瑞麟在 内,也不能不“山重水复疑无路”——但是,就在 2013年11月24日晚,我们当年的一些云南知青相聚于 《中国青年报》的青年宾馆,不知是怎么聊起的,其 中我的一位老友陈太愚忽然说到“刘瑞麟是我云(南) 大(学)的同学”。我急问: “他现在怎么样?”太 愚脆脆地答道: “好着哪!” 好人必有好报。好人本应一生平安。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