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本故事书

金融是本故事书
作者: 许敬
出版社: 鹭江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40
折扣购买: 金融是本故事书
ISBN: 9787545911329

作者简介

许敬,字克念,中国基金博物馆研究员,凤凰周刊特约撰稿人,长期专注于中国近代史尤其是民国史的研究,是当前公共知识分子中影响较大的民间民国史专家。自担任中国基金博物馆研究员以来,并将研究成果通过“金融故事会”公益讲座向大众普及,本书即为其数年工作的结晶。

内容简介

周家和袁家是世交。1868年,十岁的袁世凯跟随 叔父袁保庆来到南京,认识了三岁的周学熙。在随后 的两年内,袁保庆和周馥是两江总督府的同僚,袁世 凯和周学熙也成了要好的玩伴。1**4年中*甲午战争 爆发,李鸿章命令周馥负责前敌营务处,并命令袁世 凯前去协助,这是两人共事的开始,后来还结了儿女 亲家。1**9年,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在此期间,考 取举人的周学熙却科场困顿,再无长进,遂心灰意懒 ,想在实业上重开一片天地,于是在1901年投奔袁世 凯,开始了两人长达十五年的事业合作。 1912年初中华民国的成立,将袁、周两人的合作 期一分为二。前一时期袁世凯作为清廷的重要官员, 戮力于直隶乃至北洋地区(如今的京津两市,还有河 北、山东、辽宁三省)的工业、财经、金融建设,周 学熙襄助甚多。比如我们刚才说到的天津官银号、京 师自来水公司和山东高等学堂、直隶工艺总局的设立 ,还有启新洋灰公司的创办,都是由袁世凯支持,周 学熙*办的。 袁世凯擅长政治、*事和人际关系方面的运筹, 经济层面终非强项。但一切经营终究以工业、财政和 金融为基础,所谓“实业救国”,民生不立,一切都 是空谈。这方面就需要周学熙这个财经专家的鼎力相 助了。两人名义上是上下级关系,实质上是合作伙伴 甚至是朋友。1909年初袁世凯被逼下野,隐居于河南 家乡。第二年三月份,周学熙的父亲周馥已经七十五 岁高龄,还以亲家的身份长途跋涉去祭拜袁氏祖坟, 周学熙也从北京赶去会合,父子两人一共在袁世凯家 住了十天,相谈甚欢。如此殷殷情意对于下台失势的 袁世凯而言无疑是心理上的雪中送炭,也证明了周、 袁两家的友谊经得起时间和时局的考验。 辛亥革命胜利后,1913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 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1913年1O月被**届国 会选举为正式大总统,但压力**之大。先不说国民 *在政治上的挑战和地方势力在*事上的挑战,新生 的中华民国首先要面对的是财政上的困窘。清廷原本 没有公共预算的理念和举措,到了1911年,才根据当 年的收支情况编制了第二年(即宣统四年)的**财 政预算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清廷的中央财政 收人为一亿九千万元,其中92%来自全国各省的财政 上缴。而事实上,整个1912年中央财政收入只有三千 万元不到,且*费膨胀,入不敷出,就连一向忠诚有 序的北洋*也开始闹饷哗变,在京师重地纵火抢劫。 此时,袁世凯想到了他长久信任的财政专家周学 熙,在1912年7月任命周为财政总长,主要负责对外 借款事宜。这场所谓的“善后大借款”曾经遭到过广 泛的*击,但以**之眼光来看,我们也想不出,以 袁世凯当时的处境,如不低头向列强借钱,还有什么 其他办法能够迅速挽救财政危局?让老朋友从事这项 工作,袁世凯是把周学熙架在火上烤。周氏遭到了舆 论的广泛*击,清誉*损。第二年四月份借款成功签 字,他也黯然辞职了。 这项向列强借款在心理上起到了激励作用,在技 术上起到了杠杆作用,是北京**起死回生的关键。 从此北洋的财政状况开始好转,到1915年,财政收入 已经上升至一亿三千万元。 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