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0.00
折扣价: 32.50
折扣购买: 三国志
ISBN: 9787508655932
三国鼎峙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戚宦相争,吏治腐败,民 不聊生,因而不断发生大规模民变。其中,以一八四 年张角与其弟张梁、张宝三人率领的太平道信徒起义 声势最为浩大,直接动摇了东汉政权的基础。起义军 戴黄色头巾作标志,因而被称为“黄巾军”。虽然黄 巾起义很快被镇压,但余党仍散布各地。一八八年, 汉灵帝采纳刘焉的建议,制定了州牧制度,加强对地 方的控管。一八九年,汉灵帝死,汉少帝刘辩即位, 何太后临朝称制,外戚何进专政。袁绍向何进建议诛 杀宦官,因何进犹豫不决,被宦官先发制人,何进遭 杀身之祸。袁绍继而与袁术合力诛杀宦官。其后,董 卓率兵入洛阳,控制了朝廷,袁绍及曹操纷纷逃离京 师,最后董卓废黜汉少帝刘辩,改立年仅九岁的刘协 为帝,史称汉献帝。董卓掌握大权后,其凶残本性暴 露出来,杀少帝、掘陵墓、抢珍宝,荒淫无道,专断 朝政。关东诸郡起兵讨卓,董卓火烧洛阳,并挟持天 子迁都长安,自立为太师。由于董卓恶行昭彰,在一 九二年,司徒王允与吕布合谋将其诛杀。董卓虽死, 但其下属李傕、郭汜等人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一 九七年郭汜被部将伍习所杀,一九八年李傕又为曹操 所杀。二二〇年,曹操以少胜多,在官渡击溃了袁绍 军团,袁氏势力随后被歼灭。之后,曹操统一了北方 。 当曹操在北方扩展势力的同时,南方的孙坚、孙 策亦有相当的发展,成为江东的主宰者。孙权继承父 兄基业,任用张昭、周瑜、鲁肃等贤能之士,在江东 拥有牢固的地盘。而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的后裔刘备 ,在经历过诸多历练和挫折后,最终投靠了控制荆州 的刘表,在新野招揽人才。由于得到关羽、张飞、诸 葛亮等贤才勇将的协助,刘备逐渐成势。二〇八年, 曹操亲率大军南下荆州,刘表病逝,次子刘琮继任, 并随即向曹操投降。曹操不听从谋士贾诩的劝说,冒 进江东,企图一统天下。刘备见形势危急,派诸葛亮 出使江东,寻求与孙权结盟,合力抵抗曹军。孙权亦 受到鲁肃的鼓动,同意联刘抗曹孙刘联军与曹军决战 于赤壁。北方士兵多不谙水性,曹军用铁索将船只连 接在一起以稳定船身。因此,周瑜决定采用火攻,不 但火烧连环船,更焚及大量岸上的营寨,终于大败曹 军。曹操被迫退回北方。刘备亦趁机占据荆州西部地 区,后来获得千载之机进占益州,建立了自己的根据 地。孙权则继续稳固江东,又积极开拓东南地区,势 力日益强大,终于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二二〇年,曹丕篡汉自立,定都洛阳,国号“魏 ”;次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二二二年 ,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于夷陵之战被吴军陆逊击败 ,次年崩于白帝。诸葛亮与李严受命托孤,共同辅助 后主刘禅。二二九年,孙权称帝,国号“吴”,迁都 建业,名实相符的三国鼎立正式开始。其后四五十年 间,三国之间不时发生战争,但都以发展经济、恢复 生产为主,出现了一段较稳定的对峙局面。由于魏国 占据的北方是传统农业区,当战争大致平息后,经济 恢复到一个阶段,整体经济实力便会远远优于东吴和 蜀汉。因此,到了二六三年,掌控了魏国大政的司马 昭便派出钟会、邓艾攻打蜀国,迫使刘禅出降,蜀国 灭亡。二六五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魏自立,国号 “晋”,魏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二八○年,司马炎 派贾充、杜预、王浚等攻打吴国,孙皓出降,吴国灭 亡,三国时代正式结束,天下恢复短暂的统一。 三大战役 中国历史上,有数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 两次即发生于这个时期: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 次战役对三国鼎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另一场奠定 三国鼎力的战役是夷陵之战,它决定了荆州永久归属 于东吴。史家称以上三场与三国鼎立有关的大战为“ 三大战役”。 1.·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形成三国鼎立的第一场大战役,亦是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东汉末年, 黄巾军虽被镇压了,但东汉政权已经岌岌可危,地方 势力迅速崛起,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主要有河北的 袁绍、兖州的曹操、豫州的陶谦、徐州的吕布、扬州 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 南阳的张绣等。在征战连连中,袁绍与曹操两大势力 日益壮大。 最初,袁绍势力比曹操强盛。袁绍兵力众多,曹 操则四面受敌。但后来局势向有利于曹操的方向变化 。曹操消灭吕布,袁术病死,张绣投降,刘表持观望 态度,孙策保守江东。再者,由于袁绍迟疑不决,失 去与刘备夹击曹操的良机,因此形势变得对曹操有利 。 二〇〇年二月,官渡之战爆发,战争历时九个月 ,约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二月至六月,曹 操采取“以退为进”的战略,曹操屡胜,士气高涨; 第二个阶段:七月至九月,双方于官渡相持,曹军粮 草将尽,但听取荀彧的建议后,坚守待变;第三个阶 段:十月,曹操突袭袁军乌巢粮仓,粮草全被焚毁, 袁军大溃。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继官渡之战后,又一场以少胜多、奠 定三国鼎立的大战役。曹操统一北方后,于二○八年 大举南下,欲先攻打刘表,再击败孙权,继而一统天 下。曹军至襄阳,刘表之子刘琮出降。曹操轻取荆州 ,野心大增,即率军东向,兵锋直指江东。刘备派诸 葛亮游说孙权,结盟抵抗曹军。孙权任周瑜为孙刘联 军的主帅,统率联军约五万人到赤壁,与曹军对垒, 而自己则统率大军殿后。北方士兵不谙水性,曹操下 令用铁链将船只固定,但这样船只便失去机动性。周 瑜利用曹军这一弱点,派黄盖佯装投降,终于火烧曹 军连环船,最后曹军大败。战后,曹操被迫退回北方 ,孙权为了抗曹,继续与刘备联军,听从鲁肃的建议 ,将江陵一带借给刘备,以巩固双方关系。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北方,向西面扩张,控制 关中,又广泛实行屯田制,稳定社会经济;刘备则据 荆州,后占成都,趁机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扩张势力 ;孙权则稳固江东,积极开辟东南地区,势力也不断 壮大。自此,拉开了三分天下的帷幕。 P14-P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