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统计了我的幸福(潘多拉杂文自选集)(精)

谁统计了我的幸福(潘多拉杂文自选集)(精)
作者: 潘多拉
出版社: 金城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谁统计了我的幸福(潘多拉杂文自选集)(精)
ISBN: 9787515509969

作者简介

潘多拉,原名潘洪其,男,1970年生于重庆,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现为北京青年报评论员,主任编辑。在《北京青年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法制*报》《中国经济时报》《大公报》《南风窗》等报刊发表杂文、时事评论、学术论文、小说共800余万字,长期为《东方早报》《重庆*报》《新民周刊》《现代快报》《三晋都市报》《珠江晚报》等报刊撰写专栏文章。有文集《即席发言》(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英俊的丑角》(黄河出版社1999年)、《中国魔盒—潘多拉大战*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宁可信其有》(台海出版社2003年)、《指名道姓—潘多拉酷评公众人物》(台海出版社2004年)、《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狗》(北京出版社2004年)、《瞒不住了》(台海出版社2005年)、《瞒和骗的游戏》(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年)等问世。

内容简介

谁统计了我的幸福 有一首曾经流行的老歌这样唱道:“幸福在哪里 ?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 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现在,“ 幸福在哪里”有了新答案:**统计局局长邱晓华近 *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后中国将推出幸福指数、 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指数 等新的统计内容,以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 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需求。 邱晓华说得很形象:“幸福指数”就是老百姓对 自己的生活环境,包括收入、就业、保障以及自然环 境的一种感*,“他觉得满意,幸福指数就上升;不 满意,幸福指数就下降,就往低走”。也就是说,统 计机关可以对老百姓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感*进行统 计,统计结果可以显示,有多大比例的老百姓“很幸 福”,又有多大比例的老百姓“比较幸福”,如此一 来,则幸福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可以在 统计机关的统计中,可以在统计结果的数字里。信息 时代,数字化生存,满意或不满意,幸福或不幸福, 原来是可以这样简单明白的。 统计机关对老百姓的幸福进行统计,欲得出可靠 的、有价值的结果,应有两个基本的前提:**,统 计手段要科学,不能弄虚作假,不能随心所欲给数字 “注水”或“缩水”;第二,被调查者对幸福的表述 要真实客观。**个前提是程序性的,主要是通过保 证统计程序的公正以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邱晓华多 次强调,“中国近年来采取很多措施来保障统计数据 的真实,很多方面已同**接轨,并取得长足的进步 ”,我们可以相信,这**个前提应该不成问题。第 二个前提是实体性的,主要的问题也正出在这里,即 被调查者的幸福感如何才能具有“可统计性”—可以 被分割成许多项目、方面、指标,并被打上高低不一 的分数。毕竟,幸福感只是一种感觉,它天然具有模 糊、混沌的特点,你却偏要对它进行数学意义上的***统计,就不担心“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么? 有人说了,统计幸福指数是一种**惯例,难道 外国人搞得,中国人搞不得?然而“**惯例”也有 不靠谱的,岂可一概而论。前不久,英国“新经济基 金”联合该国“地球之友”搞了个《幸福星球指数报 告》,对**178个**及地区进行“幸福”大排名 ,中国人的幸福指数排在第31位,在亚洲**里仅次 于越南人(**2位),比*本人(第95位)、韩国人 (**02位)和新加坡人(**31位),以及欧洲的英 国人(**08位)和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人(**50位) 都要高得多。我愿意相信这个调查报告在程序上的真 实性,但对其实体上的内容却实在难以理喻,我所能 设想到的**可能,就是中国人因为长期习惯于“表 态”(比如要“认真学习”什么、“坚决拥护”什么 ),所以比*本人、新加坡人、英国人等*善于表达 自己的幸福感,或者说*乐于承认自己“幸福的生活 比蜜甜”,此外岂有他哉? 事实上,中国人对幸福的期望值向来偏低,有时 甚至低到了令人心酸的地步。作家刘恒把自己的小说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改变成同名电视剧,播出 后*到一些评论家的批评,说他的小说中的“幸福” 原本只是反讽,电视剧中却被他“别有用心”地美化 成为货真价实的幸福。其实刘恒很可能根本没这么多 心眼,因为他认为幸福不是无情物,幸福*非**品 ,“逛商业街*大的不幸福是什么?不是没钱,也不 是丢钱,是憋了尿找不着厕所。一旦找着了,进去了 ,哗,你眼里和心里还有别的幸福么?……幸福就在 身边,甚至就在身上,还瞎找什么呢?”在刘恒笔下 的贫嘴张大民看来,人活着本身就是幸福,即便没意 思也得活着,“别找死”,“有人*毙你,没辙了, 你再死,死就死了。没人*毙你,你就活着,好好活 着。”多好的老百姓啊,对幸福的感*多么纯真啊! 在中国的“张大民”中进行幸福感调查,幸福指数不 高天理不容。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 不幸”(托尔斯泰语),既有幸福指数,有没有“不 幸指数”呢?正因为幸福是相似的,对幸福的表达和 强化也大体相同,所以对幸福进行统计简单易行;而 不幸者各有各的不幸,不幸者的表达总不及幸福者的 表达中听,那么,有多少人愿意去倾听不幸者的表达 ?又有多少机构愿意去统计不幸者的感*并制作成“ 不幸指数”呢?这样,幸福指数尽管从老百姓中来, 却很难回到老百姓中去,很难与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密 切相关,于是,往往也就是一个指数而已。P215-219